第0433章 平定三川(一)(2 / 2)

加入书签

可这时三川王白崇光却提出不同意见,他说:“咱们现在回去,绝不是最佳选择。无论皇后娘娘能否保住洛阳,我们都不应该着急回去。陛下不要听众将之言,请听臣来为您分析。皇后乃是战将出身,不可能不知道战败之后应该如何逃脱。一旦战败,她自然会主动退兵长安,死守潼关,而不会在洛阳城内坐以待毙。如若皇后胜了,她也一定是险胜,无力反攻南晋,那我们也没必要着急回去帮她。我们更应该考虑三川问题,虽然皇帝仁德很快得到百姓认可,可是南方大理国却蠢蠢欲动,如若此时离开三川挥兵洛阳,那么三川谁来守?留多少人守?人留少了,三五万根本不管用,留多了,二十万部队驻守,消耗甚巨,岂不是白白浪费人力物力?而且皇帝陛下就不担心驻守这里的大将造反吗?”

赵策觉得白崇光说得有理,问道:“那你认为,应该如何?”

白崇光道:“不要回洛阳,而是应该一鼓作气拿下大理国。以前大理国与蜀汉刘氏通婚几代,相安无事,如今蜀汉灭亡,大理国必然居心不安。这时候如若皇帝陛离开,段氏手下十五万人极有可能偷袭成都府,到那时皇帝陛下的天府之地得而复失,将来再想拿回来,就太难了。相反,如若拿下大理,彻底清除后患,此后在成都府只要驻兵三五万维持治安便好,皇帝陛下回到洛阳,也不必担心边关大将权柄过重而造反。那时候愿意什么时候打南晋,完全是皇帝陛下说了算。”

赵策默然。

这次入川,带来五十万兵马,虽然一路之上胜多负少,可是人员消耗也不少,现在他手里不足四十万兵马。

如若带着这四十万人直接去打南晋,能否一战而胜,他心中没有底气,相反,去打十五万兵力的大理国,倒是有九分把握。

这次赵策没找众将商议,只是与唐溯讨论此事,唐溯考虑再三,同意了皇帝的想法。遂派林崇阳、典刑分别带领十万人马走东西两路,西路军林崇阳攻打会川、东路军典刑攻打拓东。

林崇阳首先发兵,仅一日时间便拿下清溪关,长驱直入,本以为他会一路势如破竹,却不曾想在西南城遭到埋伏,一战损失两个师。张潘重伤,李亮战死,严重受挫,全军停步不前。

而典刑东路军在石门镇便受阻,炮火连天连攻三日未果,损失不在林崇阳之下。

大理段氏本来只是称王,可是在刘洵死后,立刻称帝,招兵买马,驻兵会川、拓东,正等着赵策来攻,结果打了林崇阳、典刑两位大将措手不及。

战争持续十日,典刑首先改变策略,调动白恪支援,绕道偷袭芒布部,跨过山河,偷袭石门镇后方阿旁部,白恪一战成功,驻守石门镇的大理将士军心不稳,开城投降。

突破石门镇防线,典刑长驱直入,一日连克三城,直达东川郡,大理国亲王段正畏战出逃,典大将军兵不血刃进驻东川。拓东节度使带领一千人马向典刑投降。于是典刑继续南下,三日后进驻善阐府,直逼通海。

而此时八千岁唐溯对林崇阳十分不满,让萧寒接替林崇阳指挥权继续南下,仅十五日,萧寒连夺三州,拿会川、下弄栋、围投阳苴咩,大理皇帝见状不妙,引残兵退逃,打算去骠国避难,却不曾想被永昌节度使半路拦截,杀段氏一族,献给先锋大将萧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