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顾世福归乡(2 / 2)

加入书签

孙氏用手背按按眼角鼻子,忍住伤感道:“瞧,你们都出息了!”

是夜,顾青竹终究没能将顾世福劝留下,第二日,他们收拾了剩下的所有东西,先搬去面馆,顾青山结了客栈的账,出门雇了辆牛车将他一家子和顾世根载回翠屏镇,至于回顾家坳的十几里山路,都是顾青山和顾世根用藤架子一路将顾世福抬回去的。

回到村里,已近傍晚,得了消息的村人差不多都来看望,对顾世福的遭遇唏嘘不已,当然也有背地里幸灾乐祸的,顾世贵便是其中之一,只是有顾青山和顾世根在,他没那个胆量蹦跶。

顾青山在家里忙了两日,顾世福便催着他快去面馆帮忙,他想着秋凉了,便哀秦氏到顾青竹家里取了三姐弟的秋衣,将顾青松的衣物单独包了。

秦氏另塞了一百文钱在青松包袱里,这是卖夏茶的钱,吴氏上门吵闹过无数次,秦氏可不是好欺负的,每次都狠狠怼回去,到最后,留足了青松两个月的笔墨饭食钱,才按翠屏镇最便宜的粮价折算了口粮钱。

顾青竹家的鸡一直是秦氏帮着喂,夏天天热,鸡不下蛋,这几日凉爽了,才捡到十几个,她也包起来,加上一些小菜,一并带给青松。

顾世根和郑家禄,以及方奎爹娘,知道顾青山要去南苍县,都托他给在外的小孩带东西,秋衣小菜鸡蛋,各种花布包袱,鼓鼓囊囊的,塞满了一个极大的背篓。

第三日天蒙蒙亮,顾青山吃了一碗炒饭出了门,赶到翠屏镇,顾青松正读早书,在住宿的屋子里,他将包袱一一解开来给他看过,又叮嘱他把钱收好,记得吃鸡蛋。

而顾青松最关心的还是大姐和小妹,顾青山自然代为报了平安,而他爹的事,他只字未提,免得乱了他读书的心境。

两人说了会儿话,就听学堂上柳先生开始抽背昨日的书,顾青山急忙催他快去,他自个也赶着去南苍县。

他舍不得搭车,待他走到丁家面馆,正赶上中午食客最多的时候,顾青山放下东西,顾不上休息,打了井水洗了把脸,便开始帮忙。

还有五日,七夕灯彩展会就要开了,大批观灯的游人或全家出动,或三五知己结伴,从水路陆路源源不断地涌进了南苍县。

南苍县地处南北交界,这座小县城从来没这般热闹过,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来来往往的外地人,他们操着听不太懂的南腔北调,找住宿,寻食肆,看风景,络绎不绝。

丁家面馆的生意几乎爆满,现下已不用衙役介绍,满街巷的人流自会循着面香而来,前一拨人刚坐下,后来的就已经在等了。

顾青竹透过取面的窗口看得真切,她心里既高兴又着急,高兴的是每日进项水涨船高,着急是自个的铺面不够大,有些人等不及改去别家了。

好不容易应付了中午这一波人流,已是未时了,六人坐下来,各自简单吃了碗面。

顾青山放下碗,便开始拾掇那个极大的背篓:“大丫,这些是小花和方玲家里带来的秋衣,你们得空给她们送去,这天气说冷就要冷了。”

“青竹,我哥来了,我们好歹有了帮衬,不如下午去织坊吧。”顾大丫抱着两个包袱道。

顾青英扬起小脸,皱着小眉头,一本正经地说:“嗯,我也要去,我想郭嬷嬷了!”

“我瞧着你是想她的点心吧。”大丫弯腰刮了下她的小鼻子,挤眉弄眼道。

顾青英一扭头,扎到顾青竹的怀里,撒娇道:“大丫姐坏,我不跟你说了。”

几人被她斗乐了,顾青竹揉揉她的发顶:“好,咱们今儿就去看看小花和方玲。”

“你们自管去吧,多玩一会儿也无妨,晚上的食客没有中午的多,再说面条包子什么的都有现成的,我和青山能应付。”方奎笑着说。

自打开了这个面馆,顾青竹跟个铁打的人似的,起早贪黑,买猪肉配菜,做食材酱料,每天几十斤面粉,发面、揉面、擀面,样样不落,不仅在店里煮面条水饺,记住特殊客人的癖好,还到外头想法子卖馒头包子,整日忙得如同被抽的陀螺,半刻都没得歇。

今儿她们姐妹几个难得出门,他着意想让她松快松快。

顾青竹给顾青英重新梳了小揪揪,点头道:“嗯,刚巧今儿没啥事,咱们立时就去吧,我等会儿回来,就直接背了馒头包子上东市。”

大丫和招娣各挽着一个包袱,顾青竹一手牵着青英,另一只胳膊上挎着半篮子馒头包子,虽然织坊的饭食很好,但这些都是她们亲手做的,礼轻情意重。

四人还没走到德兴织坊,远远就见门口停了三四辆大车,有人不断的往里装东西,顾青竹看了眼大丫和招娣,她俩也正看她,三人交换了担忧的眼神。

难道织坊出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