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儒道互补(2 / 2)

加入书签

“这……那就依从大人所言,宫先暂避辽东,给大人添麻烦了。”陈宫恭敬的说道。

“公台说的哪里话。”张浩说着,心中暗自大笑,只要把人忽悠到辽东,早晚都会为自己效力。

有了陈宫的加入,张浩虽然心中高兴,却也有些麻烦,几人赶路的速度,明显比之前慢了许多。

虽然有些小问题,但是却不影响张浩心中的兴奋,虽然陈宫从出仕到死亡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历史上也没留下太多出彩的战绩,甚至连个传记都没留下。

不过却能得到曹操和吕布的推崇,能力肯定也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关键是他的名声还是不错的。

辽东襄平城,郡守府中,此时已摆下了一桌酒席,在座的除了张浩和他带回来的卢植、陈宫以外,只有郑玄、蔡邕、还有张新三人。

当见到郑玄三人的时候,陈宫表现的异常兴奋,除却张新不说,郑玄、蔡邕以及和他同路回来的卢植,这可都是当世大儒,任何一个士人见了恐怕都会兴奋不已。

至于卢植,他本就与郑玄师出同门,与蔡邕也是多年好友,此时再次相见,总有说不完的话要说。

但是当卢植和陈宫得知张新所学乃是道家之学以后,显得有些不喜,在他们的印象之中,儒道相争,怎能如此亲近呢。

虽然有张浩、郑玄他们在,没有表现的太明显,但是郑玄、蔡邕又怎么会猜不到卢植二人心中所想呢。

“子干兄,看来你对道家学术还有着不小的看法啊。”郑玄看着卢植说道。

“康成,你怎么能与道家之人厮混呢。”卢植见郑玄问起,不满的说道,听到卢植的话,张新也不反驳,也没有生气,只是端起酒杯,独自喝了一口。

“子干兄,你这样的心态,曾经玄也有过,不过在与重生先生接触之后,对你这种心态就不敢苟同了。”郑玄笑笑说道。

“康成有何见解?”卢植看向郑玄问道。

“这几年,我与重生先生一同在文学院授业,经常会互相印证,现在玄以为,儒道可为互补,儒学以道学为因,道学以儒学为果。”

“这是什么意思?”卢植听了郑玄的话,皱皱眉问道,旁边的陈宫也一脸好奇的看着郑玄。

“从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郑玄笑笑说道。

“相互补充而协调?”卢植反复咀嚼着这句话,低头思考了起来。

“就像我们儒学思想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修养,道学就不再局限于自我的发展,而是上升到自然与人的层次,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若是我们将两家互补,一方面受儒学的影响,采取入世的积极的态度,以天下为己任。”

“另一方面又受道学的影响,必要时采取超然和通达的态度,顺应自然而不刻意强求,能够安于平淡和自得。”

“将这两种思想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用儒学进取,用道学调节,便可以适应顺境和逆境的相互转换。”郑玄缓缓的解释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