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失蜡法(2 / 2)

加入书签

主角一开始也是想借鉴这个办法,比如说制造铜刀的模具,一次就可以铸造大量成品,不仅效率高,还能做到标准化成产。

常用的模具铸造法是失蜡法。

失蜡法也称“脱蜡法”“熔模法”,是一种用于青铜等材质的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失蜡法是早期金属文明的一大创造,在东西方冶金史上都据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铸造技术的演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其大致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

失蜡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铸造具有复杂形状的铸件,铸造的器物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而且蜡等原材料可以重复利用,也降低了成本。

失蜡铸造技术原理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较失蜡法更原始,是将内部的蜡等填充物焚烧销毁,非常浪费。中国的焚式法技术最早见于商代中晚期,这种技术在失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

而中国失蜡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最早采用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是楚共王熊审盂,此外,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中期云纹铜禁和随州擂鼓墩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墓青铜盘尊也是失蜡法制作的典型器物。经汉唐到明清,失蜡法被一代代匠人传承和发扬,历久不衰,直到如今,仍是常用的青铜铸造技法。

在西方,失蜡法同样历史悠久,伊朗、美索不达米亚、埃及等地方的古文明约于公元前第三千纪中期或更早些时候,已使用失蜡法铸造饰物和小型器件,比中国更早。古希腊罗马时代,大量使用失蜡法铸造栩栩如生的雕像,其工艺之精湛至今仍让人叹为观止。

中西方失蜡法最大也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在于所用蜡料的制备方法与蜡模的制作技法,由此还影响到工艺流程乃至铸件的艺术风格。

中国的传统蜡料由蜂蜡(或虫白蜡、石蜡)、松香和植物油(或牛油、羊油),根据气候状况按不同配比组成。

制备时,在加热的容器中依次放入蜡、松香和油料,边融化边搅和成糊状;稍冷后取出,经反复拉拔成为合用之蜡料。

这一工艺措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盖由固态分散相和液态分散介质组成的多相系统,在成分一定时,其可塑性取决定于固态相与液态相的弥散度和分布的均匀性。通过机械的反复拉拔,固态的蜡与液态的松香、油料充分混合,色泽由深黄变为浅黄,成为塑性极好的蜡料,可以随意拧扭、弯曲、在压力下擀成片状、捏成梗状、搓成条状。

塑性如此良好的蜡料,给予铸师以很大的操作自由度、可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或手捏成形(“捏蜡”一词即由此而来),或用“拨子”拨塑成形(习称“拨蜡”),或用木质模板将蜡压制成形(“剥蜡”)。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失蜡法的蜡模制作是使用经特殊手法加工的蜡料在固态下制作成形的。

而西方失蜡法则系用蜡和松香配制蜡料,为改善塑性须加入少量动植物油。蜡模是用液态或半液态的蜡料以浇注、搪制或刷制的技法成形,也有将蜡压成片状贴附于模具内面的,细部修饰则多借助雕刻加工。

无论是哪种中西方失蜡法,都需要大量蜡。而在自然界中,蜡虽然不罕见,但目前主角能够选择的却非常有限。

这让他不得不又把目光对准了这一窝觊觎已久的蜜蜂。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