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设法营救(1 / 2)

加入书签

沈威教授要求大家对如何营救远在150亿光年外、或许是千万年前的科学家一起想想办法。教授走后,徐加伟要大家也都回去,实验室里留他一个人值班好了,林姗姗说:“我知道你不光是为了值班,更是为了想出一个圆满的计划,因为在实验室你边走边思考,你想问题的效率更高。”

“呵呵,姗姗,我们这几个弟子考虑问题都有特点,我习惯边踱步边思考。你每到关键时刻不自觉的躺在躺椅上,单位里的躺椅好像专门为你配备的。陈杰手捧茶杯喝着喝着慢条斯理的说出话来,马彪呢,很擅长执行,教授怎么说他就怎么做。”

“加伟你分析得很到位,那我躺我的椅子上去了,这里就交给你了。”林姗姗笑着出去了。

第二天,实验室隔壁的小会议室里,包括沈威教授在内,大家都谈了自己的看法,会议开得很热烈。

徐加伟的发言跟过去不一样,这次他不再若有所思、边思考边说话,显然是胸有成竹,他说:“我这里有5个问题需要明确,即任务、载体、速度、路径和目标。首先我们这次营救的任务是什么,单纯的营救还是另外还有任务,我的意见是带上另外的任务,理由是:天尽头那边说急也急说不急也不急,正如教授说的救人如救火,当然是很急的事,但是他们两位早几年晚几年回来没有实质性差别,所以说也不是很急的事。人类去一趟外太空不容易,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我的建议是带点另外的任务,比如去比邻星的2号行星去看看,我早就想上去,这次看了天华小智发回的视频,疑似有生命存在的迹象,我想亲自上去考察一番,以取得第一手资料。”

沈威教授向来对徐加伟的观点很重视,徐加伟说完第一点后,他直接表态同意去营救时增加其他任务,但对于是不是直接下到有关行星上,他原则上同意,但还要进行论证,要确保万无一失。

“我知道教授是为我的安全着想,也为执行这次任务的安全着想,必要的论证我认为也是需要的。二是载体。我们目前有两种飞船可选择,一种是很成熟的10倍光速飞船,还有一种是即将推出的100倍光速飞船,如果从技术可靠性角度讲,应该选择10倍的,使用起来心里有底。10倍的单程需要15亿光年,100倍的需要1.5亿光年,对于这两个数字我觉得没有太大区别,因为光靠这个速度,即便是1.5亿年,回来也是3亿年以后了,我们这一代人类肯定是没有了,若干代以后也许不是人类了,即使是人类,他们的科技进步到什么程度我们无法预知。当然对于到底用哪种速度的飞船我没建议,只是看法。还有飞船的空间,要10人还是12人,我建议12人,因为那艘飞船能否回来都不知道,能回来最好,我们还可以进行研究,对我们肯定只有好处,但我们要做好回不来的准备,所以在设计时要预留2人,并且尽量大一点,我们没见过上一代人类,万一他们的体型特别的高大呢。”

沈威教授赞许的点点头说,“我会向他们建议的,设计时还要考虑两艘飞船能够对接,否则他们两个人怎么进得来,这个技术难度非常大,因为不知道对方飞船的样子,接口怎么弄是个问题。”

徐加伟接着说:“教授说的极是。第三个是速度,必须寻找到加速度,否则就不用出去了。这个方面需要别的团队帮助,比如如何利用恒星的引力、黑洞的磁场为我们加速,还有说了一千多年但还是没有找到的虫洞,另外我坚信宇宙里存在有神秘的引力源。后面两个只是猜想,前面两个我看冒点风险可以一试,让别的研究机构给我们提供引力场强烈的恒星和黑洞的具体位置以及相关资料,因为我们的研究方向不是这个,这个是我们的弱项。”

“这个观点和我想到一块了,我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工作,所有资料都在我这里了,当然不是为天尽头做的,这次碰巧能用上而已。会后大家一起研究,等出发那天我们对这些资料早已研究透了。”沈威教授说。

“四是路径,路径大方向是东方,但在设计时必须考虑把其他任务和加速度的因素结合起来,尽量少走冤枉路,不能出现偏差,哪怕是细微的偏差,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更何况是150亿光年远。我猜想西西他们很可能是出了偏差造成无法找到引力源才导致这样的局面的。五是目标,因为目标太小,无法定位,但是到达东方的天尽头后能不能有效捕捉到目标?这也是个大问题,如果到最后还是找不到,那就前功尽弃了。”

徐加伟说完这5点,教授带头鼓掌,大家一致认为想得非常完整,他说:“我马上把同学们的意见综合起来上报给国家天文院,具体方案由他们来做,因为牵涉到方方面面的人和事,我们无法协调。加伟同学今天讲得特别精彩,至于第五点捕捉小目标的事情应该问题不大,我们的马彪同学当年在10亿光年的地方捕捉到一颗直径不到3米的天体,这么遥远都能捕捉到这么细微的天体,更何况本身就在天尽头的地方找很可能大于3米的飞船。这次出去如果这个天体恰好运行到飞船边上可以仔细观察,啊,哈哈。”

“我尽量努力吧。”马彪说。

“不是尽量,是必须。”教授说。

“那以后我们跟他们联系时尽量弄清他们飞船的材料以及他们是如何进去的,飞船的结构让他们描述的尽量详细点,这样我们在设计飞船与他们的对接口时心里也有准备。”马彪说。

“你说得非常对,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做细做实,把一切能想到的事情都解决在出发前。”教授赞扬道。

“教授,不是同学们的意见有多么好,还有更重要的您的意见,不要总把成绩说成是我们的。”林姗姗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