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生态农业(1 / 2)

加入书签

魏教授到岁月记忆农场勘察后,做出了生态农场食物链大循环的总体规划。

根据规划的具体实施步骤,卢樊宏确定了工程进度的总目标。

春节前农场正式营业。

9月已是秋季,再有一个多月就进入冬季。

在卢父的带领下,乡亲们已经把荒地都开垦整理出来了,还建了几个蔬菜大棚。

魏教授建议先种冬小麦为主,少量种植萝卜,白菜,西红柿,花菜,豇豆等冬季收获的蔬菜。

春季收割小麦后,再大面积种大豆,这样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大豆榨油的豆饼又能作为养殖饲料。

果树开春种植,容易成活。

养10头奶牛,20头黄牛,有堆积如山的草料,过冬没有问题。

奶牛提供鲜奶,黄牛可用来耕种和提供肉食,但牛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因此,农场不能买小牛来养。

养100只山羊,这里不缺牧草。

养100头黑毛猪。小猪先用玉米喂养。

养500只跑山鸡,小鸡长到半斤左右就在园区内放养。

养200只麻鸭和100只鹅,园区水域面积比较小,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数量。

养1000尾草鱼,现在有机饲料不足,先满足游客需求,再逐步增加数量。

电影院目前没必要装修,就先用来做仓库,堆积草料。

养殖大棚的地理位置正好与魏教授的规划相符合,在坡上,粪便污水容易排向化粪池,化粪池在园区的最低位置。

经过发酵处理的粪便,用污水泵抽入水沟,与水池抽上来的水混合后,流进田间地头,完成施肥。

粮食和大豆采用机械化收割,脱粒后的秸秆,机械粉碎后撒进地里做肥料。

整个生态链系统确定,在魏教授的协助下,按照春节前开业的目标,他们在农科院的育种基地,购进了种子和牲畜幼崽。

魏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弟子们,不辞辛劳,每天穿梭在田间地头,测数据,做记录。大魁在职工宿舍,给他们安排了间套房,吃饭也和工人一起吃。

国庆节,卢樊宏带着小蝶来到了农场观光。

卢樊宏换了一台丰田霸道越野车,卡罗拉留给了农场使用。

车到停车场,大门自动开启,瘸腿老头身穿制度,向他俩敬了个礼。

看到老头的滑稽样,夫妻俩捂着嘴笑。

路两边的麦苗已经冒出新绿,空气中全是清心的味道。

小蝶挽着老公的胳臂,兴奋得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到了老街,遇到张满屯,他正在指挥广告公司请来的人刷标语。

卢樊宏看到,这些标语都是以前的豪言壮语,还有宣传计划生育的口号,现在看很可笑,但都是历史的产物。

两边的铺面以前都是红砖平房,改造后变成了青砖瓦房,卢樊宏数了数,从街头到街尾,大概有五十多间铺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