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确保实现“床等人”(2 / 2)

加入书签

张海涛胸有成竹地说:“按照您上次的提示,我已提前作了物资采购安排,今明两天都能全部到位。”

“那很好!”程风雷对刘曙光说:“刘总,您安排技术人员先进行测量和设计,咱们明天上午就开工,如何?”

刘曙光说:“不用等到明天。现在是争分夺秒的时候,如果有装修材料的话,我们下午完成设计和清理场地,今晚就可以开工建设!”

“刘总真是爽快人,没想到您比我还性急啊,哈哈!”程风雷夸奖道。

刘曙光说:“这是必须的。与病毒赛跑,时间就是生命啊!”

“太好了!海涛,你那里物资上有没有问题?”

“没问题,我马上去安排,先将已经到货的装修材料,下午就运过来。”

安排完体院馆改建方舱医院事宜,程风雷又给弟弟程风华打电话,让他安排施工队伍,立即对征用的一些院校学生宿舍、宾馆稍加改造,作为临时隔离收治点。程风华满口答应,火速进行安排。

回到滨江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后,程风雷立马召集指挥部成员“碰头”,详细询问近几天全区防控工作开展情况。

他说:“打赢武汉保卫战,床位保障是关键。要实现‘床等人’,我们要做到这三步:第一步,医院、‘方舱’、隔离点各司其职,形成救治‘闭环’;第二步,应收尽收不落一人,治疗端口前移;第三步,配给医疗资源提升治愈率,加速病床‘流转’……”。

刘曙光一方面安排技术人员加紧测量,进行安装设计,另一方面,赶紧调集施工队伍进场。

施工队伍火速到达滨江区体育馆后,刘曙光迅速成立项目临时党支部并召开会议,决定组建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临时党支部采取一名领导干部带一、二名青年技术人员,一名党员带好身边三或四名普通员工的形式,成立了测量组、电器安装组、床位安装组、材料供应组、安全后勤保障组5个工作组,迅速展开施工。

此时正值春节,很多企业还没复工,建材成了棘手的问题。5个小时内,滨江区常务副区长张海涛和物资采购组的同事紧急联系了十几家供货商,反复沟通协调,终于找到可以正常供货的3家,加急调拨了5000米PVC塑料线槽、26000多米电线及1500个插座线板。

2月3日晚,天空飘起了雨丝,武汉迎来了一个湿冷的夜晚。然而,在滨江区体育馆“方舱医院”施工现场,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刘曙光临时组建了一支由25名机电安装技术人员和木工组成的党员突击队,成为此次战斗的中坚力量,安装防护隔板、分离通道、摆放床位、安装电路……每个人都在同时间赛跑。

在施工现场,有人指挥统筹,有人运送物资,有人负责建设,人人各司其职,都只为了心中共同的目标——早日建成“方舱医院”。

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新图纸安装隔板、摆放床位、铺设电路,把20—30个床位分为一个小“方舱”。再将一个个小“方舱”连接成片,形成整个大的“方舱”。

经过连续24小时奋战,2月4日21∶10,突击队完成了1200张医疗床位安装、配送电施工、空调安装调试等所有工序,圆满完成了“方舱医院”建设任务,交付给滨江区疫情防控指挥部。

程风雷对刘曙光夸赞道:“你们这只队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没有你们战胜不了困难啊!”

刘曙光说:“施工人员确实很辛苦,为避免感染,大家量不摘口罩,能不吃东西就不吃,能不喝水就不喝,一直坚持到下工,十四五个小时不吃不喝,我看着也是很心疼他们。”

程风雷紧握刘曙光的手,真诚地说:“一次次高质量完成使命,背后是你们这些建设者们的无私付出。我代表滨江区的人民,衷心感谢你们!”

程风雷满怀豪情地说:“目前,我们滨江区‘床等人’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全面排查,应收尽收,不漏一人’,将成为我们下一步的必然之举,我们要举全区之力,务其必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