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水煮鱼(1 / 2)

加入书签

至于她带回来的话本,箫宝珠一开始并不感兴趣。

箫宝珠才学字不久,一页纸上的字她能认出三分之二就不错了,但叶小娴不强求她马上就能读懂,而是先跟她将话本上的故事讲一遍。

姑娘家哪有对这些情情爱爱的话本不感兴趣的,叶小娴刚念到一个秀才爱上某个普通女子的故事后,箫宝珠的兴趣就来了。

但叶小娴只念一半,说后面的让箫宝珠自己看。

箫宝珠迫不得已,只好艰难地去看了,有不懂的话马上就问叶小娴,叶小娴便耐心地跟她讲解,一个下午下来,箫宝珠竟也能读完第一段故事了。

李红梅在一旁见了,不由地提醒箫宝珠:“宝珠,你瞧叶子对你多上心,为了让你会认字,也是操碎了心呢。”

……

没想到箫宝珠看话本看得一发不可收拾。

傍晚回到家,她还问刚放学回来的箫宝风,那话本上的第二段怎么念。

箫宝风每天去学堂,任务就是读书认字,加上人又勤奋,领悟能力又强,他认的字比箫宝珠实在多太多了,那话本上的字他几乎全都会,偶有几个生僻的便空着,打算等叶小娴空了再请教。

箫宝珠心里有点不平衡了:“宝风,你说这年头真不公平,凭什么姑娘家就不能上私塾啊,你瞧你上学堂之后,学的东西比我多得多,我呢,只能苦巴巴地去县里卖凉粉。”

“这……”箫宝风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严格说来,他享受的待遇确实要比箫宝珠好。想了一会儿,他只得安慰箫宝珠道:“是啊,要怪就怪私塾不公平,只允许男子上,不允许女子去,不然嫂子也会让你上的。”

箫宝珠又道:“知道吗?这些话本就是嫂子从一个大小姐那里带回来的,你说那大小姐怎么就认识这么多字,能看这么多话本呢?”

“我听说,大户人家的小姐都是直接把先生请到家里来教学。”

“那说到底,还是咱们穷,出生在这样的穷苦人家里,连读书认字的机会都没有!”箫宝珠无奈地道。

箫宝风觉得这话不对,便道:“出生在哪里不是我们可以选的吧?其实,咱们虽然不能跟大户人家比,但是跟村里的其他孩子比,咱们还算是幸运的,你看,你都有话本看,有二哥和二嫂教你认字,隔壁赵二婶家的凤姐就没有。”

箫宝珠到底是去了一段时间城里,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了,见箫宝风拿自己跟凤姐比,她就不乐意了:“凤姐连城都没出去过呢。”

那天,箫宝珠头一回没有帮叶小娴烧火做饭,那顿饭都是叶小娴和李红梅做的。

但叶小娴见箫宝珠难得对认字产生了兴趣,便容着她,反正今晚吃的是水煮鱼,只有她一个人会弄。

傍晚,箫宝山也回来了。

箫宝山一回来,箫宝珠又缠着箫宝山教她认字,箫宝风认不全的都是生僻字。一般的话本不会有太多生僻字,这些生僻字通常是用在地名上面的,奇怪的是,箫宝山竟然知道。

“二哥,您去过这些地方吗?”箫宝珠疑惑地问。

箫宝山抬头看向院子上空,仿佛看到了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可他只沉着一张脸,也不再说什么了。

那晚的水煮鱼极香,尤其是加了一些干辣子和花椒,而这些又都是用油来爆过的,香味很快就飘到了院子外面。

王牡丹和陈菊也在院子里面洗菜。

她们俩的男人都是可以拿俸禄的,家里隔三差五就能吃上一顿肉,可毕竟一家人多,那肉也不能单独炒,通常都是熬成肉汤,这样大家都能尝到肉味。

王牡丹和陈菊闻着隔壁的鱼香味,再一个劲地流口水。

“大嫂,你说他们家吃的这是什么鱼啊?这味也太重了吧?”陈菊吞了吞口水道。

王牡丹想到上回的“猪蹄汤”,也不敢再打二房这边的主意了,免得又喝一次刷锅水。

“都是一锅乱炖的吧?鱼嘛,讲究的就是一个鲜,只要用姜去去腥味就好了,谁会放那么多八角花椒的?我看那叶子就是想把口味弄得重一些好下饭,这样就不用多吃菜了。”

“没错!”陈菊嘴上应和着,可心里面还是馋。

正巧这时她五岁的女儿宝雪端着一只碗过来:“娘,什么时候开饭啊?我饿了!”

陈菊正想说哪有这么快,可她看着宝雪手中的碗,突然就灵机一动。

“雪儿,要不你去二伯娘那边看看,问问他们家吃什么。”

五岁的宝雪也不太懂事,既然是娘叫的,那她就端着碗屁颠屁颠地跑去了。

王牡丹不由地对陈菊竖了个大拇指:“真有你的啊,知道派个孩子去,二房那几个对咱们不好,对几个小的倒是客气的。”

陈菊道:“还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呢,等宝雪回来了再说。”

农村的小孩都怕生,宝雪也不例外,到了二房的灶房门口时,宝雪就端着碗巴巴地往里面看,见里面一张小桌上,上面却放着一大盘菜,红色的汤面上,一块块雪亮的鱼片浮在上面,再加上那扑鼻的香味,馋得宝雪的口水一下子就滴到下巴了。

叶小娴也看到外面的宝雪了,又见宝雪恰好拿着一只碗过来,便想这宝雪不会是她娘叫过来的吧?

但叶小娴一向大方,尤其是对待小孩子。

她招了招手让宝雪进来,再朝她碗里夹了两块鱼片,接着吩咐道:“宝雪,这鱼片是辣的,还有刺,而且非常烫,你不要出去了,就在这里吃吧。”

宝雪听话,就把小碗搁在桌子上,再用手中的筷子一点点挖着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