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室千金第14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都说为母则强,从前蒋氏都是我行我素,并不怎么在意外人的看法,但自从王楹被唐缙坏了名声之后,蒋氏仿佛是一夜之间长进,行事渐渐周全起来,为的就是不想因为自己名声不好再带累女儿。如今的蒋氏虽然对王桢和涵哥儿仍然是不亲近,但至少已经知道要去维护那点面子情,她若再给王檀王楹和泓哥儿浩哥儿置办点什么东西,必定也会会王桢和涵哥儿也置一份。面上对王老夫人也是越加恭顺,早晚请安一日不落,连王老夫人现在都挑不出她什么错来。

在王檀看来,蒋氏其实并不笨,从前只是因为一直被人宠着,自己不用多思多想,所以脑子有些生锈而已。如今一转起脑筋来,她至少知道给王桢和涵哥儿送东西的时间,要找那种人多能被人看到的时候。

到了年初二早上,吃过早饭之后,王檀王楹和泓哥儿浩哥儿便与蒋氏坐了马车一起去了威北侯府,而王桢和涵哥儿去的则是东昌伯府。王清因为有事,则没有一起去。

她们到的时候,姜氏已经在垂花门前等着她们了。等她们从马车上下来,连忙笑着迎上来道:“妹妹来啦,快些进去吧,娘已经在等着你们了。”

蒋氏因为王楹和蒋霈的事,现在仍还有些别扭。但如今姜氏表现亲热自然,好似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蒋氏也不想自己显得太小气,便也笑着喊了一句:“二嫂。”

一行人一路去了素安堂,刚刚进了院子,便听到屋里有笑声和说话声传出来。

蒋氏有些奇怪,问姜氏道:“里面是谁来了”

姜氏笑着回答道:“是霏姐儿带了几个孩子一起来了。”

姜氏所称的霏姐儿是蒋大老爷蒋玉荣的嫡女蒋霏。蒋大老爷自小身体不好,长大后娶妻吴氏,仅生有一个嫡女蒋霏。

蒋大老爷与将二老爷年岁隔的大,蒋霏与她下面的堂弟堂妹的年纪相差也大,她于十一年前嫁给当时的举子袁兆。入门两年后,袁兆高中传胪。后在翰林院做了三年的翰林学士,之后寻求外放,如今已是正四品的南阳知府。

袁家家底并不单薄,在袁兆考中功名之前,袁家是茶商,垄断了江南的茶叶生意。若非如此,当年的威北侯也不会在他考中功名之前就将府中的嫡长女下嫁。

蒋氏有些奇道:“她是什么时候回京的,怎么没听说她回来了。姑爷呢,也跟她一起回来了吗”

姜氏道:“她是腊月二十七才到京城的,因为回来的晚,所以就没有声张,我也是在除夕那天才听到她回来的消息。姑爷也回京了,只是今日他去见他的老师去了,便没跟霏姐儿一起来。”

两人一边说着话一边走进房间,外间站着的丫鬟纷纷给她们行礼,姜氏微微点了点头,然后与蒋氏等人一起进了内室。

王檀和王楹跟在蒋氏的后面,一走进去便看到一个梳元宝髻,戴赤金观音分心,穿宝石青牡丹团花褙子的贵妇在小杨氏下首的位置上站起来。那贵妇看起来已是二十七八的年纪,面容光洁,脸上带笑,看起来很是端庄慈祥。这便是蒋霏了。

蒋霏的对面坐了蒋大夫人吴氏,蒋霏的下首还坐了一个年纪十五六岁的少女。那少女穿了一身玫瑰红织金缠枝纹褙子,梳随云髻,头插金钗步摇。丰肌弱骨,蛾眉皓齿,是绝色之姿。少女再往下的椅子上还坐了三个孩子,两男一女,最大是女孩子,与王檀一般大小,其余的两个男孩,一个在七八岁左右,另一个大概五六岁。想来这三个应该是蒋霏的儿女。

王檀对蒋霏这个表姐并不熟悉,概因她出生的时候她已经出嫁,之后她更是跟着丈夫连着几年外放,王檀几乎没什么机会见过她。

蒋霏从座位上走了两步迎上来,对着姜氏和蒋氏笑盈盈的喊道:“二婶母,姑母。”

蒋氏道:“霏姐儿,好多年没见你了,你如今是越长越漂亮了。”

蒋霏笑道:“姑母就会打趣侄女。”说着又看向蒋氏身后的王檀等人,又道:“这是几个表弟表妹吧”

蒋氏道是,然后将王檀王楹等人一一指给蒋霏认识,又让王檀王楹等人上前见礼,蒋霏则给了她们每人一个荷包做见面礼。接着她又将自己的三个孩子和刚才的那个少女介绍给了蒋氏和王檀等人道:“这是坔姐儿,坤哥儿,垲哥儿,皆是我所出。还有老爷几位姨娘生的姐儿,我今天不曾一起带过来。”

坔姐儿,坤哥儿和垲哥儿是小辈,他们则上前来给蒋氏和王檀等人行礼。蒋氏也是每人给了她们一个荷包。

介绍完他们之后,蒋霏又将身边的那个少女拉了过来,重点对她们介绍道:“这是敏姐儿,是我家老爷最小的妹子,今年十五岁。不是我夸口我这个小姑子,无论妇容功德,还是琴棋书画,她样样都是学得极好的。”

蒋氏觉得有些诧异,自来姑奶奶回娘家,没见过将家中的小姑子也带上的,且不见她多说自己的孩子,反而对小姑子大夸起来的。在蒋氏还在猜测的功夫,那袁敏已经上前来给蒋氏行礼了:“见过夫人。”

仪态优美,声音悦耳,蒋氏听着愣了好一会。回过神来之后才伸手将她扶了起来,道:“不用多礼。”说着想了一下,也没将身上的荷包拿出来,而是取了手上的一个玉镯给她作见面礼。

等与蒋霏等人行过礼之后,蒋氏又领着王檀等人去给小杨氏行礼。

小杨氏见到她们则是满面的笑容,让丫鬟将她们扶起来之后,笑呵呵的拉过王檀和王楹的手道:“让外祖母看看,在庄子上住了一个多月,有没有将身体养得好一些。”

王檀拉着小杨氏的一只手,笑嘻嘻的道:“自然有的。”说着故意将脸伸过去,又道:“不信你捏捏我的脸,是不是比以前长多了点肉。”

小杨氏乐呵呵的伸手摸了摸她的脸,道:“是,果然是长胖了点。”

王檀道:“是吧,我娘还说我胖了呢。”

小杨氏道:“你娘是疼你呢。”

几人正说着话,外面丫鬟又进来传,蒋家的几位少爷小姐来了。接着门上的帘子一动,蒋霆蒋霈和蒋雯蒋雪便一起从外面走了进来。

四人上前来给小杨氏和蒋氏蒋霏见礼,接着蒋霈看到站在小杨氏旁边的王楹,喊了一声:“楹表妹。”

王楹垂下眉,并不说话,只轻轻福了一礼。

蒋霈张口还想说些什么,但被蒋霆拉了一下衣袖,向着蒋氏的方向对他使了一个眼色。蒋霈顺着他的眼色看了姜氏一眼,见她面上略带不满,只能暂时将想说的话压下去。

等见完了礼,女孩子们陪着大人们在屋里说话,男孩子们则被蒋霆蒋霈领着去外面玩去了。

蒋雯拉了王檀坐到了小杨氏的旁边,下面蒋霏则亲亲热热的拉了蒋氏坐到了一起。

小杨氏问了蒋霏在任上的生活,蒋霏则拿了在任上的一些趣事和南阳的一些风景来说,袁敏偶尔凑趣几句,将屋里的气氛说的异常热络起来。就连一直沉默表情冷淡的吴氏,听到蒋霏说的话时,都忍不住弯起嘴角笑起来。

几人说了一会儿的话,小杨氏又突然问蒋霏道:“姑爷外放快六年了吧等明年任期到了,你们是打算继续寻外放,还是准备回京谋职”

蒋霏本是在喝茶,听到小杨氏的话,放下茶杯,拿帕子按了按嘴角,然后才道:“老天眷顾,老爷这几年在任上尽心尽力的,上峰对他印象也好,年年的考绩都是优。只是外放看起来虽风光,毕竟还是不如京官,且老爷是个有大志向的,我和老爷商量了一下,等明年春任期到了,还是准备回京谋职。所以今年我们回京过年,也是想提前找找门路。”

小杨氏点了点头,然后道:“这件事我会跟你祖父提。”

蒋霏面上不由露出高兴的表情来,她这次回京,有一部分原因本就是为了回娘家求帮忙。祖父自来看重小杨氏这个继祖母,小杨氏答应帮忙提,事情至少是成功了一半。蒋霏忙出言感谢道:“谢谢祖母。”

正文85收礼

最近京城的生病的人特别的多,威北侯府的二夫人病了,寿阳长公主病了,永宁侯夫人病了,应家八夫人病了就跟传染病一样,突然就病倒了一大片。蒋氏顺应大流,也跟着“病了”。

尽管已经对外称“病”,但每日送到蒋氏面前的帖子仍是堆成了小山,送到王家三房的礼更是堆满了库房。有一次去王老夫人院里请安时,原氏还很是酸溜溜的道:“三弟妹可真是好命,这几天收到礼,都够给檀姐儿置办一副嫁妆了吧。”

蒋氏只当没听见,转头去跟裴氏说话去了。

对于送来的那些礼,蒋氏能拒的都已经拒了,碍于交情不好拒绝的,蒋氏则是将田庄铺子等都原封不动的退了回去,其他的东西则是找了价值相当的物件再回礼过去。

在这之中,蒋霏打着探病的名义,曾带着袁敏来看望过蒋氏一次,只是走到时候颇为失望。

蒋氏虽然不用主持中馈,但因丈夫是官身,又在太子面前得脸,平日的应酬也多。如今是难得的闲下来,每天无事就将两女儿叫过来说话,很是怡然自得。

而另一边,在羊角儿胡同陈家的宅子里。

陈家的少奶奶张氏用手轻轻的抚摸着桌子上放着的一个菊花形琉璃座,显得有些爱不释手。

那琉璃座晶莹剔透,流云漓彩,光彩夺目,让人看了就移不开眼。而这琉璃座最珍贵的还不在这个地方,而在菊花座中央放着的一颗拳头大的夜明珠。那夜明珠发出明亮的白光,将整个屋子都照得亮了几分。张氏不由在心中赞叹,便是她跟着婆婆见识过不少的好东西,也难见到这样珍贵不凡的物件。

而琉璃座的旁边还放着一个三寸长两寸宽的紫檀木匣子,里面放了十张面值一百两的银票和两间铺子的契纸。

张氏恋恋不舍的收回手,然后对身边的丫鬟叹道:“东昌伯府在京里早已门第不显,没想到还藏了这样的好东西。”说着再次恋恋不舍的看了桌上的东西一眼,心中犹豫了一会,最终对丫鬟道:“算了,婆婆不在,还是将这些东西退回去吧。”

那丫鬟不由替张氏可惜,道:“少奶奶,这里可值好几千两银子。而且那秦家的管事说了是送给少奶奶的,只求少奶奶替他们在夫人面前说几句话,不管成不成,这些东西都是少奶奶的。”

张氏一直跟在陈夫人身边,自然知道秦家所求何事的。自从传出要给太子选侧室的消息之后,来陈家求陈夫人帮着在贵妃面前递话的人就络绎不绝。

太子虽然养在皇后娘娘身边,但说到底陈夫人才是太子的亲外祖母,贵妃娘娘在宫里又得宠,通过陈夫人走通贵妃娘娘的路子不失为一条好门道。

但张氏看得清楚,陈夫人行事谨慎,从来不轻易帮人在贵妃面前递话。陈夫人便是对这些求见的人不胜其烦,所以才干脆找了个被噩梦靥着了的名目躲到庵里去了。

张氏看着桌子上的这些东西,显得很是犹豫,她一边心中知道婆婆不会喜欢她收下这些东西,另一边却又心里痒痒的。

丫鬟见了,便继续劝道:“少奶奶,您何必跟钱过不去。我知道您是怕夫人不高兴,但既然秦家说了不管成不成东西都是您的,但这说不说,能不能成,还不是您说了算。您将这些东西偷偷收着,等回头再跟秦家的人说您已经帮他们在夫人面前说过话了,但夫人没同意。到时候您就是白得了这些东西。”

张氏仍是有些摇摆不定,丫鬟则继续道:“前几日张家老爷和夫人不是还跟您哭诉,说少奶奶的两个妹妹已经说好了亲事,但却没银子置办嫁妆吗,有了这些银子,少奶奶至少可以解一解娘家的燃眉之急。

张氏想到娘家的情形,对丫鬟的话不由有些心动。

张氏的父亲张老爷只是个落第的举子,考了几年春围皆不中,便做起了教书先生。张氏有一兄二妹,全家人靠着家中的五百亩水田和张老爷的束脩过日子,家里只有一个老妈子和一个小丫鬟伺候,日子算是小康。

当年陈夫人看中她说要聘了她给家中唯一的庶子做媳妇,当时张家人人都觉得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张老爷张夫人为了能让她嫁得体面,连预备给两个妹妹的嫁妆都拿了出来,又将家中的五百亩水田也陪了过来,拢拢总总给她凑了一副两千两出头的嫁妆。

张老爷张夫人现在说没钱给两个妹妹置办嫁妆,她却相信的。

当初张老爷张夫人舍得将大半身家都让她陪了过来,原是指望着她进门之后就能帮着贴补娘家。但陈家虽只有她相公一个儿子,陈夫人却不像别的没生下儿子的正室一样,指望着庶子给她养老,反而是他们要巴结着陈夫人这个嫡母。这两年虽名说是她管家,但每个月却要跟陈夫人对一次总账,她根本不敢从中捞钱。张老爷张夫人总怪她只顾着自己过好日子,不顾娘家,可他们哪里知道,她是根本拿不出钱来贴补娘家。

张氏握紧拳头,闭着眼睛在心中对自己道,她就拿这一次,这次之后绝不会再收其他人的东西,婆婆应该不会发现的。

张氏定了定决心,等她再睁开眼睛时,眼中已经有了几抹坚定之色,接着对丫鬟道:“你将银票和铺子的契纸都收起来,过几日找个机会送到张家,这菊花琉璃座太打眼,容易被婆婆发现,你将它退回秦家去,顺便找个机会跟秦家的人说,我会帮着在婆婆面前提一提,但成不成我不敢保证。”说着再看了桌子上的琉璃座一眼,心中不由可惜了一会。

丫鬟摸了摸身上放着的秦家送礼来的管事塞给她的荷包,不由高兴的道是,接着便将桌子上放着的琉璃座放进了匣子里合上盖子。丫鬟正准备将两个匣子都起来,门外突然传来一阵吵闹声,门口守门的丫鬟道了一句:“秋姨奶奶,您不能擅闯,请容奴婢先进去禀报少奶奶。”

但不等丫鬟将话说完,一个年纪在四十岁左右,穿着官绿色褙子的妇人已经带着一个丫鬟闯了进来。那妇人正是陈家少爷的生母秋姨奶奶。

张氏对这擅闯进来的秋姨奶奶很是皱了皱眉头,很是不满的道:“姨奶奶,你要进来也该让丫鬟先禀报一声,人人都像你这样乱闯,我在家里怎么立规矩。”

毕竟是陈少爷的生母,张氏刚进门的时候对秋姨奶奶还很是服低做小了一段时间,就怕对她服侍得不周到会惹恼了丈夫。但后面见丈夫只顾着讨好嫡母,根本不在乎这个生母。而秋姨奶奶对此却一点不在意,当陈少爷好像不是她生的一样,从不往他跟前凑。对她这个儿媳也是恭顺有余亲热不足。久而久之,张氏也就懒得去讨好秋姨奶奶了,更甚有些看不起她姨娘的出身。

秋姨奶奶却像没有听到她口中的责怪一样,盯着张氏开口问道:“你是不是收了外头人送进来的东西”接着看到张氏丫鬟手中抱着的两个匣子,直接走过去将它们抢了过来,放到桌子上打开盖子瞧了里面的东西一眼,接着脸上也不由露出惊叹的神色,但很快就将匣子合上,然后对张氏道:“将这些东西全都退回去。”

张氏不满的皱了皱眉头,对秋姨奶奶道:“姨奶奶,看在大爷的面上我敬你几分,但我做事,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姨娘说到底只是半个主子,而她却正是正经的少奶奶。张氏平时看秋姨奶奶对她恭顺惯了,很不满她现在说话的语气。

秋姨奶奶却啐了她一口,骂道:“你要作死自己到外面死去,别连累根哥儿。”

她跟陈夫人相处了半辈子,她比张氏更了解陈夫人。陈夫人虽然面上对根哥儿和张氏这对庶子庶媳不错,但倘若他们做了什么事连累了她的三个女儿,她都能活剐了他们。

陈夫人不是坏人,但却是将自己的三个女儿看得比谁都重的人。当年陈老爷的另一个庶女,四小姐满娘因不满陈夫人给她定下的亲事,和她的生母斗姨娘一起哄着老爷送她去给三姑爷做妾,又跑去故意勾引三姑爷。结果如何,妾没做成,陈夫人将原本说给她的那门亲事退了,然后硬是将她留在家中成了老姑娘,等陈老爷一去,让她守完孝,陈夫人接着就将她远嫁到了西北,给一个四十多岁的老鳏夫做了续弦,至今是生是死都不知道。而斗姨娘如今还在庵里做着粗活敲着木鱼。

她后面听说,那个原本说给满娘的穷秀才,后来考中了进士然后外放做官去了。

她很清楚,陈夫人这些年攒下的东西不少,她没有亲生的儿子,三个女儿又都嫁得好,不会将她手中的东西看在眼里。只要根哥儿好好孝顺恭敬陈夫人这个嫡母,凭着夫人的性子,她手里的东西以后迟早都会给根哥儿的。但前提是根哥儿不能给她的女儿惹祸。

宫里贵妃娘娘是个聪明又谨慎的人,从太子殿下抱给皇后娘娘那天开始,她只会当这个儿子是替皇后生的,绝不会插手太子身边的任何事。就如她将根哥儿生下来,但却希望他亲近孝顺陈夫人,自己却不敢多与儿子亲近一样,根哥儿的亲事,她更是一句话都不敢插嘴。因为她知道,儿子的一切只有陈夫人这个嫡母才能给。

太子的事也一样,皇后绝对不会希望自己养大的太子跟生母亲近,更不会希望贵妃这个生母插手太子的事。所以这次太子选侧妃,贵妃娘娘同样不会插嘴半句话的,一切她只会凭皇上和皇后做主。

秋姨奶奶对张氏的丫鬟问道:“这些东西是那个府上送来的。”

那丫鬟偷偷的看了张氏一眼,见她没什么反应,然后才小声的道:“是东昌伯府秦家。”

秋姨奶奶对自己身后的丫鬟道:“将东西抱给外院的管事,让管事送回秦家去。”

她身后的丫鬟道是,接着抱着东西先出去了。秋姨奶奶再对张氏道:“好好做你的少奶奶,好好服侍夫人,少插手外头的事。这次就算了,下次若再让我知道你收别人的东西,我就告到夫人面前去。到时候惹得夫人不满,她若想换个媳妇,可不会有人替你求情。”说完便重重的挥了一下袖子走了br&gt;</br></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