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室千金第2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王楹道:“母亲还是少说这些话吧,祖母听到了,吃苦头的还不是您。”停了一会,又道:“母亲顺着点祖母的意思,在这里安心的抄上几遍女戒,就当静心。檀姐儿已经使人去找父亲了,等父亲回来替您到祖母那里求求情,母亲很快就出来了。”

王楹又安慰了蒋氏一阵,之后才出了祠堂。等回到栖霞院,王楹安抚了一下正在等消息的秋葵和秋堂等人,又让她们在母亲不在的时候好好管着栖霞院。

秋葵和秋堂等人出去后,王楹望了一眼空荡荡的院子,伫足想了一会,接着转身去了刘姨娘所居的东跨院。

王楹进来时,刘姨娘正与二老爷的一个妾室湘姨娘在屋子里一边做针线一边说话。刘姨娘不大爱出门,也不爱跟府里的其他妾室结交,也就湘姨娘因为经常上门来,能与她多说几句。

刘姨娘见王楹进来,有些意外的道:“楹姐儿,你怎么来了”

湘姨娘看到她,也道:“哟,是五小姐来啦。”说着放下针线,站起来要给她行礼。

王楹侧身避开,微笑着道:“湘姨娘也在啊。”

湘姨娘道:“我来找刘姨娘说说话。”说完弯着嘴角笑了一下,她颜色出挑,笑起来颇有几分倾城佳人的味道。她继续道:“五小姐是来看望刘姨娘的吧,正好我出来也有一会儿了,正准备回去,就不打扰你们母女说话。”她知情知趣,人家母女要说悄悄话,可不会想要她一个外人在旁边坐着。

刘姨娘微笑道:“什么打扰不打扰,妹妹见外了。”话虽这样说,但却并没有邀请她留下来,反而站起来准备送她出去。

湘姨娘笑了笑,转身准备出去,她的丫鬟抱着针线筐跟在后头。

刘姨娘将她送出屋子,湘姨娘转身握住她的手,道:“外面天寒,姐姐不用再送了,妹妹下次再来寻姐姐说话。”

刘姨娘道:“那妹妹慢走,我盼着妹妹常来与我作伴呢。”

湘姨娘走后,刘姨娘转身回了屋子,便看到王楹正坐在她刚才坐的桌子前面,拿着她针线筐里一只没有绣好的鞋子在瞧。

刘姨娘走到她旁边的位置上坐下,将桌子上的碎布和剪刀收拾进针线筐里。王楹拿着那只鞋子问刘姨娘:“姨娘,这鞋子可是给我做的”

刘姨娘抿着唇笑着并不说话,王楹便知道她这是默认了。刘姨娘看着她,问道:“你今日怎么有空过来听说夫人被老夫人训斥了,夫人如何了”

王楹深叹了口气,轻愁道:“只怕要吃些苦头。”但却没有说会吃什么苦头,接着又继续道:“等父亲回来,让父亲向祖母求求情吧。”

刘姨娘没有再多问。

王楹又问起刘姨娘的院里的事情来,比如说院里的丫鬟服侍的尽不尽心,炭够不够用之类的。

刘姨娘看着眼前柳眉秀目的少女,不由露出温和慈柔的神色来。当年从老爷手中接过她时,她还是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孩。小胳膊小腿的躺在襁褓中,一见她就笑,将她的一颗心都要笑化了。她在她身边养了两年,亲眼看着她学说话学走路,她哭了笑了的时候,会长着手对她喊姨娘。后来蒋氏进门,将她抱回身边去教养,那时候她看着空荡荡只有她一个人的屋子,只觉得心都缺了一块。她这辈子子女缘薄,但对她,却打从心里当成亲生女儿来疼爱。

刘姨娘笑容温和的道:“我这里一切都好,你不用担心我。”

王楹道:“那就好。若姨娘缺了什么,以后就跟我或母亲说。”

栖霞院外,寒风呼呼的吹着。湘姨娘望着东跨院的方向,叹了一句道:“母凭女贵,还是刘姨娘有福气,命好什么都比不上,一辈子只要安安分分的,不愁没有好日子过。”

她身边的丫鬟不解道:“刘姨娘有什么福气,既不得宠又没儿子傍身,虽然生了五小姐,但五小姐从小抱到三夫人身边养,我可听说,五小姐对三夫人可比刘姨娘要亲近的多。还不如姨娘呢,姨娘正得老爷的宠,又有了九小姐,等以后再生个哥儿出来,那才是好日子呢。”

湘姨娘道:“你懂什么”男人的宠爱若能靠得住,母猪都能上树,二老爷不知什么时候就能带个更年轻漂亮的姨娘回来,到时候她的命运,也不过是落花一般随人踩罢了。而一个失宠的姨娘,生再多的儿女也未必护得住。

反而刘姨娘,有五小姐这么一个女儿在,就是一辈子不得宠,也不用愁以后会被人轻贱。做妾能做到不争不抢就有好日子过,那才是福气。

湘姨娘又问道:“你说,五小姐是像刘姨娘多一些,还是像三夫人多些”

丫鬟答道:“大家都说五小姐长得像刘姨娘,不过刘姨娘本就有几分像三夫人,老话又说谁养得像谁,五小姐在三夫人身边养大,五小姐与三夫人也有几分像。”

湘姨娘却没理丫鬟的话,有些自言自语的道:“要我说,其实五小姐长得更像三夫人一些。而三夫人对这个养女,可真的是视如己出。”

丫鬟道:“三夫人贤惠。”

湘姨娘突然笑起来,点点头道:“是,确实够贤惠的。”说完转身就走了,留下丫鬟在后面有些摸不着脑袋的抓了抓头。

正文13原家

年初二是带着孩子拜舅舅家的日子,蒋氏和裴氏的娘家都在京城,路途遥远,除了年前让人送了年礼回去,年初二并不能回娘家拜年。原氏与王老夫人是同一个娘家,原家就在金陵,但今年原氏却也没有回去。原因是原氏的两位嫂子,原家的大夫人和二夫人今日来了王家给她们家的姑太太即王老夫人拜年了。

写到这里,就要先说一说原家以及王原两家的关系。

原家是乡绅世家,在金陵算不上望族,但称作大户还是可以的。王家在老老太爷考中探花入仕之前,与原家一样也是乡绅世家。王原两家算得上是世交,世代常有通婚。王老夫人与王老太爷就是从小定下的亲事,当时来说两家也算门当户对。只是后来老老太爷中了探花,这门亲事原家就有些高攀了。

丈夫有了功名,还是一甲探花,前程无量,王家老老夫人一时极后悔太早为儿子定下亲事,原本还想换个媳妇的。只是将自己的想法跟老老太爷一说,老老太爷却没同意。读书人最重名声,且他刚刚入仕,毫无根基,若得个无信的名声,于他的仕途无益,他才不干这样傻帽的事情呢。

老老夫人虽也出身不高见识有限,但胜在很听丈夫的话,丈夫跟她说了一堆堆毁亲的坏处,大部分她没有听懂了,但最重要的一句她听懂了,那就是毁亲会妨碍丈夫升官。行,丈夫不同意,那就不换儿媳妇了吧。虽然儿子娶不了高门媳妇有些遗憾,但以后有了孙子再娶高门的孙媳妇也是一样的。

老老夫人虽不是很满意王老夫人的出身,但她性子弱,向来不是能折腾的主,儿媳妇进门,婆媳也能和睦的相处。后来王老夫人又一连给她生下三个孙子,她便连那一点点不满也消了。

老老太爷是独苗,她也只生了一个儿子,老老太爷怕妾室有了儿子会生出二心,妻子性子又不强势,只怕妻妾相争闹得家宅不宁影响了他的仕途,干脆不让妾室生下孩子。因此老老太爷便也只王老太爷一个独子,连多一个的女儿都没有。老老夫人觉得自己没有为夫家尽到开枝散叶的责任,心中一直是愧疚的。现在儿媳妇一连生了三个儿子出来,儿媳妇在她心中的印象,立刻就抬高了三尺。

所谓身份地位决定家族关系,王原两家从前是世交,但随着老老太爷的官越做越大,王原两家的社会地位明显已经不在同一个档次上了,王原两家的世交自然也就没有以前那么世了。现在说王原两家,用“姻亲关系”来描述只怕更加恰当。但有时候,姻亲关系真比不上世交关系亲近。

王老夫人看着夫家步步高升,娘家却还在原地踏步,且王原两家的关系还有渐渐疏远的趋势,她自觉娘家有些不妙,便起了让夫家帮衬娘家的心思。联系两个家族关系最重要的一个方式是什么,自然是联姻。于是王老夫人早早的就在娘家挑了一个侄女,接过来亲自教养,打的就是培养表哥表妹感情的主意。

只是这时候的老老太爷已经做了文渊阁大学士,有大把的高门大户可以联姻,心里却是不愿意再跟原家结亲的。只是王原两家从前到底是世交,却也不好拒绝。长孙是以后承祠的宗子,娶的媳妇身份不能太低,否则压不住下边的弟妹。幼孙读书好,他指望着以后能承祖父志,考功名入仕继续光宗耀祖的,他媳妇的身份更不能低了。于是,既不占长又不会读书的二孙子便被推出去娶了原家的女儿。

现在的原家原有三房,一三房为嫡,二房为庶。只是十几年前,原家的三老爷突然与一个卖艺不卖身,出淤泥却比莲花还白的名妓真爱了,拿了银子帮小白莲赎了身,还死活闹着要纳进门,连父母兄嫂全出动都没劝住。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水土不服,小白莲一进门就变成了黑莲花,在原家的地儿上就敢偷汉子。

后面小黑莲玩刺激玩出了火,被原三老爷不小心撞见了,原三老爷气得直称要杀了这对j夫jj。结果小黑莲和j夫比他狠,先下手为强,一人扯一头绳子直接将他勒死了,之后再将他的尸体抛进荷花池,造成失足溺死的假象。

后面事发,小黑莲和j夫自然是活不成的,但原家却因为这件事丢尽了脸面,至今还有人家拿着这件事当成教育子孙“jj无情”的教材。当时的原三夫人没留下儿女,丈夫还因为这样的原因死的,不愿意给丈夫守节,丈夫的百日热孝一过,就拖着嫁妆归宗改嫁去了。原三老爷倒是有留下一个庶子,至今还在大房里养着。

现在的原大夫人和原二夫人是原氏的兄嫂,原氏是嫡出,自然与原大夫人更亲近一些。

蒋氏领着王檀王楹进到禧华堂时,原家的两位夫人和原氏正围在王老夫人身边凑趣,原氏显得很高兴,时不时的笑出声。

原大夫人见到蒋氏进来,连忙站起来,笑着对蒋氏行礼道:“三表弟妹,近来可好”

她行完礼后,她身边的原二夫人也跟着站起来笑着行礼。

蒋氏回了她二人的礼,道:“是亲家两位太太来啦”蒋氏不喜欢原家的人,相比原家两位夫人的热络,她的态度显得有些冷淡。

原大夫人对蒋氏的冷淡态度不以为意,又看到蒋氏身后的王檀和王楹,继续笑着道:“楹姐儿和檀姐儿比上次见长高了许多,模样儿也标志了,果真是女大十八变。”

王檀和王楹上前去给她们行礼,接着就站在蒋氏身边并不多说话。原二夫人看了原大夫人一眼,然后笑着对王檀道:“听闻年前檀姐儿又生了一场病,不知道你身体好些了没有”

王檀有些敷衍的答道:“谢夫人关心,现在已经好多了。”

蒋氏领着两个女儿给王老夫人行过礼,然后找了椅子坐下。原大夫人望了望坐在她对面的蒋氏和王楹,开口道:“楹姐儿今年十四岁了吧,不知道许亲了没有”

蒋氏有些不满的皱了皱眉,哪有人当着孩子的面谈论亲事的。蒋氏本不想理她,但迫于礼数,还是答了一句:“孩子们的婚事,她们父亲心里自有数,不着急。”

原大夫人仿佛并没有发现蒋氏的不满,笑了笑,又道:“女子不比男子,晚一些也没关系,十四岁也是该定亲的时候了。”说着顿了顿,继续道:“我家有个小子,今年十六岁,我现在正给他瞧媳妇,只是这个孩子是个颇晓得上进的,常跟我说要考了功名才愿意娶妻。但我却急着喝媳妇茶啊,便常劝他,若是有那聪慧贤德的,自该先聘进门来,否则等你考了功名,好女子都被人聘走了。唉,也不知道我家那小子能娶个什么样的媳妇。若他娶回来的媳妇,能有几个表侄女一半的样貌品德,那就是我几世修来的福气了。”

蒋氏弯了弯嘴角,并不答话,接着端起茶碗慢慢喝起茶来。

一直伸长了耳朵在听她们说话的原二夫人听完原大夫人的话后,在心里不由讽刺的笑了一下。她倒是能自卖自夸,什么考了功名才愿意娶妻。等他考了功名,恐怕不止好女子被人娶走了,只怕人家连孙子都有了。

原二夫人又抬头望了望一直坐在嫡母身边,被人谈论婚事也不出声,一直表现得端庄贤重的王楹,不由在心里赞了一句:果然是大家闺秀,身上自有大家的风范。若真能娶得她做媳妇,倒也真是福气。原二夫人又想了想自己的儿子,最终摇了摇头,还是算了吧,三表弟可是中了状元的人,怎么可能看得上他们一无官无职的庶房。

不过,若是她那位大嫂想让儿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最后天鹅肉没吃成却被打了脸,她还是很高兴能看她的笑话的。

屋子里的原氏和王老夫人自然也听出了原大夫人的弦外之音。

王老夫人听完她的话,直接皱了皱眉,她虽然也想帮衬娘家,但还真没想过拿三房的孙女去结亲。三房最护短,她也没打算去触小儿子的逆鳞。

而原氏的心情却又复杂一些,她一方面不高兴原大夫人想结亲的是三房,而不是他们二房,这明显就是觉得二房不如三房的意思。但另一方面,她又觉得若是檀姐儿真能嫁到原家去,一来可以帮衬娘家,二来她也可以好好看蒋氏的笑话。

别看原氏跟娘家亲近,但要真让她的女儿嫁到原家去,她却绝对不会愿意。

蒋氏不是喜欢事事压她一头嘛,结果在最重要的儿女婚事上却不如她,让檀姐儿低嫁到原家去,想想她都能乐起来。

正文14异想

栖霞院里,蒋氏坐在炕上,面上略带薄怒的与丈夫说着话:“我呸,他们家算什么东西,我金娇玉贵的女儿,哪里是她们家的孩子配得上的,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王清看着妻子因发怒而略微发红的脸,不由无奈的笑了一下。原家虽不怎么好,但到底是他的外祖家,稍有些城府的女人,都不会当着丈夫的面直白的表示自己嫌弃原家。也就蒋氏能这么直率,能将自己对原家的讨厌和不屑说得这么直白,但偏偏他不仅生不出气来,反而觉得她喋喋不休说原家人不好的样子还有几分可爱。

王清拉过蒋氏的手轻轻握着,安慰她道:“好了,好了,那只是大表嫂一个人的想法而已,我们不同意,她再有想法也是白搭。你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大表嫂能看上楹姐儿,不正说明楹姐儿招人喜欢,你该觉得骄傲才是。”

蒋氏原本还略带着怒气的脸,听完丈夫的话转头一想,突然又开心起来,骄傲的道:“说的也是,我们楹姐儿既漂亮又懂事,自然是人见人爱的。不过你那表嫂想让楹姐儿去做她儿媳妇,也实在太异想天开了点。还有她今日也实在是太无礼了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话能当着孩子的面说。”

王清附和道:“是,是,你说的都对,下次我找大表哥说说,让她约束着大表嫂,绝不让她再在楹姐儿面前乱说话。”

蒋氏这才满意起来,接着深呼口气,又笑着道:“我们楹姐儿那么好,等回了京,我一定帮她找个好人家,给她挑个有出息又会疼人的好夫婿。不止楹姐儿,等檀姐儿大了,我也要认真的帮她挑个好人家。”

王清捏了捏她的手道:“怎么,你只管两个女儿,两个儿子你不管了”

蒋氏道:“自然要管的,只是现在不是先说两个女儿的事嘛。再说了,儿子哪能和女儿比,女儿以后可是要出门子的。一辈子生活在别人家,夫家挑得不好可是终生的不幸。因此挑女婿自然要比挑儿媳妇挑得精细些。”

王清笑道:“你倒是有一堆一堆的道理,你怎么不说,儿媳妇挑得不好,可是祸害自家的事”

另一边,正被蒋氏嫌弃的原家里,原大老爷将手上的茶碗放下,有些震惊的道:“你说什么你说你想求聘楹姐儿给小三做媳妇”

原大夫人很是不满丈夫的反应,皱了皱眉头,道:“怎么,你觉得不好”

好,怎么不好,就是好得有点不可高攀。

原大老爷舔了舔嘴唇,然后才与妻子道:“三表弟能愿意吗你别忘了,三表弟可是状元出身,又是做过太子老师的。我们家连个当官的都没有,小三身上也没功名,三表弟会同意将楹姐儿嫁给小三,你可别做梦了”

她自然知道三表弟是状元出身还是

shubao2</br></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