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零章 战略特工(2 / 2)

加入书签

耿朝忠长出了一口气第五次反围剿,是苏区面临的最严重,最凶险的一次围剿,说是危急存亡之秋也并不为过,在这种严峻的局势下,身在苏区的人会怎么想,怎么做

当然是利用全国任何可能的棋子来延缓南京的进攻,无论能起到多大效果,甚至是否有效,都会试一试,只要能保存苏区的火种,那对整个大局来说,就都是值得的。

是啊,耿朝忠突然笑了。

道理其实很简单为了尽可能的吸引南京布置在北平附近的兵力,不让他们有机会进入苏区参与围剿,那么在北平搞一件大事出来就是必要的,进一步说,就算消灭掉自己也同样是必要的。

赵可桢要干掉自己

这个推理出来的想法让耿朝忠的心瞬间警惕起来。

会吗

也许很快就会有答案。

“周馆长,有辆轿车停在我们门口了”

翌日一大早,就有一个学生助理提醒耿朝忠。

无需提醒,耿朝忠早已看到一辆车牌号为“35279”的小轿车停在了图书馆门口,正是赵可桢教育公署的座驾。

“周老弟,好久不见,恭喜荣升”

说话间,赵可桢已经笑容满面的走了进来,对着耿朝忠抱拳恭贺。

“赵署长光临本馆,鄙人正是受宠若惊,请进请进”耿朝忠也熟练的客套着,将赵可桢迎了进来。

“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是找几本关于介绍教育体制改革的书,以作北平教育改革参考之用,周馆长,叨扰了”赵可桢微笑着说明来意。

“原来如此,”耿朝忠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赵署长里面请,鄙人一孔之见,我国进行教育改革,最重要的还是要参考德国17世纪以来之教育改革,德皇可以说乃是全世界第一个采用义务制学校教育的国家,这也是德国从18世纪开始一跃而成欧陆强国的最重要因素,我这有几本书,请您跟我来”

一边说话,耿朝忠一边将赵可桢带上了图书馆二楼,赵可桢听着耿朝忠的介绍,面上不由露出几分敬佩之色自己只是随意找个借口,没想到这方站长竟然真的对教育制度如此了解,这绝对已经超脱了一般特务的范畴,说是学者型特务也不为过了

在耿朝忠指引下,赵可桢挑选了几本译著,两人一边探讨,一边走进了耿朝忠的办公室。

“赵署长,今天来找我,不会就是为了找书这件小事吧”刚一进门,耿朝忠就双目直视赵可桢问道。

“还真是这件事,日本人要求的,说要参考德国日本的教育制度对北平进行改革,虽说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不过多少也有几分道理。”赵可桢说道。

“哦,德式教育和日式教育确实值得借鉴,”耿朝忠点点头,“对了赵先生,最近政府集合百万之众围剿匪区,未知赵先生看胜负如何”

耿朝忠这一先声夺人,倒让赵可桢表情一愣,心中准备好的话顿时不知从何说起,他顿了顿道“同室操戈,吾不忍言。”

“不忍言也得言啊,现实如此,我今天想听听赵先生的高见。”耿朝忠笑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