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汉第23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呵呵,以后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的”我说了个模棱两可的话。接着从宝囊掏出三盒刚刚研制出来的硬饴糖递给伏家三兄妹,又单独送给伏寿用简易小木盒装着的一支中药牙膏和两把木柄牙刷,笑着为伏寿讲解起牙刷和牙膏的用法

太阳已经下山了,舅父终于将伏好哄得开开心心愿意做他的妻子,两人双双出来,向我行起了大礼。

“云龙,要不是你,我这辈子和你的舅母是有缘无分了”李儒笑道。

伏好笑道:“若不是云龙撮合,我这一身可能会郁郁而终。”随即看向李儒道:“你啊,以后一定要记住:女人永远都是女人,即便她是女神,归根到底还是女人。只要是女人就会有人的欲望,嫁夫生子乃是女人本性。到了夜里,一个人,还是会孤单,会寂寞,会感到冷,会想要有个人陪”

见我们都看着她,眼神鼓励她继续说下去。伏好深情的看了李儒一眼,继续道:“越是表面对人冷淡的女人,也许心中越是藏着火热,只是掩饰得很好。若是你剥去了她的伪装,那么你会看到那炽热跳动的心房。女人没有几个主动的,你不主动去示爱,难道还要女人来向你表白”又娇媚的看了李儒一眼,接着道:“即便再美的女人甚至女神看上一个男人,即便你一幅穷酸潦倒,风烛残年,你在她眼里,也是翩翩佳公子。若是看不上,男人即便腰缠亿万,文韬武略,又能怎样感情是不能勉强的人千万不要自觉形秽,那样的话,你自己都瞧不上自己,别人又怎么能看得上你人一定要有自信”

“是,爱妻我明白了以后,我会好好对你天天自信满满的”李儒深情望着伏好,信誓旦旦的保证道。

伏好想了想,笑道:“哎,夫君,可千万不要在别的女人面前自信满满的啊”随即她含羞的解释道:“那样的话,我可就没有自信了”众人皆笑

在回去的路上,我和李儒商量一下,待明日四月初一许家兄弟“月旦评”一结束,就分别迎娶何雨和伏好,然后在驻京部同时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初二,我就将启程前往兖州,继续中原寻亲之行。

“舅父,明日你大婚,我也没什么送您的就送你这个吧”我笑着将素女心经递到他的手上。

“哎呀宝书啊”李儒翻看几页,笑道:“明日也是云龙的大婚,舅父又该送你什么呢”

我笑了笑道:“舅父在洛阳为我朔州奔忙费心,就是给我最好的礼物”

“儒,定不负主公重托”李儒向我深深一拜道。

进了驻京部后院,胡车儿上前耳语几句后,我和李儒左拐右拐进了原来就建有的小密室。

密室内,此时安放上了一张小床,上面躺着一个面色惨白的黄袍道人。还有十几人一脸焦虑的围在小床边。

左慈见我进来赶忙介绍到:“主公,这是我的师侄也是师兄的爱徒,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这是他们的徒弟:马元义、唐周、彭脱、卜已、张牛角、蒋义渠、张饶、张曼成”左慈将这十几人介绍完毕后,指着床头哭的眼眶红肿、身姿修长窈窕的女子单独为我介绍道:“主公,这是师侄张角的爱女,太平道圣姑张宁”

张宁抬起头,对我施了一礼:“小女张宁拜见州牧大人”

“呵呵,你我年岁相仿,就莫要如此称呼了,叫我洪天就行”我细看着张宁,越看越像,“玄冥太阴女神”我不由得心中一叹。

此时,张角挣扎着从床上坐起,对我毕恭毕敬一个拱手礼弱弱的道出:“拜见师叔”

“呃师侄不必客气。今日你太平道前来所为何事”我得南华真人三卷南华真经,也算是南华之徒,而张角的师傅于吉也是南华之徒。所以,张角的称呼,不算太惊世骇俗。

“呃”张角惨笑道:“师叔,不是您昨天告诉徒孙唐周让我们前来见您的吗”

“哦,确有其事”我郑重的点了点头道:“这次朔州准备迁移中原流民往朔州定居,你们太平道是什么想法”

“我们太平道当然”张角话未说完,就被张宝抢话道:“若是师叔能有办法为我大哥延寿,治好大哥的旧疾,我太平道愿率数百万太平道信众迁往朔州。”

我有些厌恶的看了一眼张宝,冷笑道:“若是我不能治好张角、为张角延寿,你们太平道又会怎样”

“当然”张宝本想说出绝不迁移,却被张角打断。张角缓缓道:“当然还是支持朔州迁移流民”

我看着张角眼神诚恳,又看着张宝一脸不服,张梁一脸忧心,在场张角众弟子阴晴不定的脸色,冷冷一笑道:“哼哼,即便我将你治好甚至延寿,若是要迁移流民,恐怕还是会有人不服吧”

张宝向我抱拳道:“师叔,我太平道如今根基深厚,若是一声号令,必天下震动,群起响应,整个大汉天下很快都会是我太平道的。师叔若是迁移流民,我太平道就失了根基。而大汉朝廷又将苟延残喘,继续欺压百姓。若是这样的结果,为何要为了大汉朝廷而害了我太平道”

“呵呵,无它,大汉就是大汉”我学着那年在湳山山谷内南华的神棍口气微笑着说道。

张宝似懂非懂,继续说道:“还请师叔明示”

我接着道:“百姓就是大汉,大汉不是百姓”我看向众人反问道:“你们可是懂了”

没过多久,一个娇俏的女声,却是笑了起来:“我懂了洪天,我懂了”

我看着笑颜如花的张宁笑着道:“那,你说说看”

张宁笑道:“百姓是大汉的血肉,朝廷是大汉的骨架。血肉若是没了,大汉就是一具骷髅,再无生气。而若是血肉还在,那大汉只要内部重塑骨架,依然岿然屹立”

“好”我忍不住鼓起掌来

第八十三章舌战黄巾

张宁看着我既羞涩又骄傲的一笑,接着道:“也许大家还不是很明白,就请洪天为大家解释清楚吧”随即看向了我。

我赞许的点了点头,高声道:“各位,我大汉并非刘氏的大汉,而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的大汉,至于国家的名字只是一个称谓而已。所以,我大汉百姓才是大汉的主人。若是百姓因为战乱等原因没了,那这片土地上,这个国家还有什么”

张宝听得点了点头,但是并没有服软。他沉声说道:“百姓没了,还可以再生嘛几十年后,人口不是又恢复起来了”

“呵呵,百姓没了,当然可以再生。但是如何生,和谁生,这是个问题。而且,大汉周边的异族见中原无人,他们就没有觊觎我大汉大好河山的野心吗要知道:我中原的富庶、气候之宜人、土地之肥沃、物产之丰富,对于周边这些异族来说,吸引力可是第一等的。中原无人后,他们会不来占据吗难道还要等着你人口发展起来了才来说完我环视一周在场众人。

张梁接话道:“师叔说的的确很有道理。若是我太平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得了天下,百姓就不会死掉多少了。当然,也就不存在中原无人的假设了”

我哈哈大笑一声,震人发聩道:“就凭你太平道一盘散沙,几万刚刚丢下农具拿起刀枪的黄巾力士和几十万赤手空拳的信徒还有几百万嗷嗷待哺老弱病残的信众,就能够推翻大汉朝廷,还想快速平定天下吗”

见众人为之一震,我继续道:“大汉朝廷这些年虽对外用兵屡战屡败,但究其原因是代表地方豪强的士人和代表皇帝的阉党二方为争夺政权、军权,导致朝廷混乱,指挥不当。不是士兵不卖命,将校不卖力。但是,虽然如此,却是不伤筋骨,不过疥癣之痒。只要朝廷稳定,内部安定,知人善任,对外用兵必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试想,大汉官兵久经战阵,又有各地豪强相助,你们太平道黄巾力士从未有过战阵经验,又无带兵将帅之才,如何与之对抗”

张宝笑道:“师叔所言甚是不过,我数百万太平道数万黄巾军中确有不少能人。不说我兄弟三人和门下众弟子,还有那三十六方大小方主。就是在下面的小帅就有褚燕、赵弘等,若是善加培养可为将帅之才;管亥、周仓等有万钧之力,若是拜得名师,当可为万夫不当之猛将,还有诸多小帅、小将皆为可造之材。只要以后我黄巾军战阵上的多了,这些人就会脱颖而出,成为我太平道的开国功臣”张宝说完,胸膛又挺了挺,似乎看见了太平道一统天下的辉煌。

“哈哈哈,师侄所言实在是无知、幼稚、愚昧”我大笑几声,给出了六字点评。

马元义听着师叔张宝说出的那番话,感觉很有道理,似乎自己以后也会封侯拜将一般。不想,却被我六字点评说的一文不值。马元义气愤不过,不再顾忌我师叔祖身份,张口问道:“马元义敢问师叔祖:何为无知何为幼稚何为愚昧”

我轻笑一声,解释道:“不知天时不在太平道黄巾,不懂大汉百姓真正需求,陷天下百姓于乱世,是为无知;没有大汉儒家智士支持,仅凭太平道一己之力,依仗着贫弱百姓和各地山贼,就想平定天下,是为幼稚;不懂医理药理,用自身真气化于符水之中治病救人,又能救得几人不潜心修道练功,靠着几个小法术诓骗百姓,是为愚昧。”

张角听得泪流满面,缓缓道:“师叔,不是我不懂天时,实在是我自己利令智昏,把天下平民当成了我太平道改朝换代一统天下的筹码。而且,由于太平道格局太低,道不同不相为谋,很少有儒家人士支持。”说完,他看向我,双眼含泪道:“师叔,我知道错了”

我看着张角一脸诚恳,微笑道:“嗯,现在知错,为时未晚。若是再执迷不悟,陷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恐怕在座各位往后生生世世不得翻身。”

缓缓的说完这话,以为有人还要反驳。不想,众人因为张角已经说过类似的话,所以众人皆以为然,连连点头,尤以唐周最是激动。他轻问道:“师叔祖,刚才您说过:那百姓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呢”

我笑着道:“土地,唯有土地,才能让百姓感到安稳踏实。”我笑着解释道:“土地内出产之物可让人吃饱穿暖、安居乐业,是产生财富的载体。所以唯有让百姓得到土地,方可有真正安定。”

卜已一脸不解问道:“师叔祖,如此说来,我太平道就当起事因为,太平道就是要为百姓平分天下财富包括土地,让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实现天下大同。”

“呵呵,卜已啊,你是身在其中啊不过,在现在这个时代,又有几人能懂“我笑着叹息道。

卜已继续道:“还请师叔祖明示”

我缓缓说道:“虽有人说过:天下不稳是因为财富分配不均匀造成的。所以,要想天下大同安定就要平均土地财富。但是,这话实在不对。试想,大家都抱着这种平均态度,可能只会做些自身活命的事。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为了得到财富,去耕作多余的土地;去奇思妙想发明创造;去早出晚归的工作;去做各种百姓需要的事情”

彭脱站起向我一礼问道:“师叔祖,那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百姓满意”

“呵呵,土地虽然是产生财富的载体。但是土地出产的东西却是价值不大,却是活命的必备。所以,土地就让需要的百姓耕种,而愿意创造更多财富的要鼓励他们新办实业”

张牛角问道:“师叔祖,您说的太深奥,我不太懂。”

“呵呵,我给你细细讲来:如今大汉是什么原因造成流民贫民无地可种而沦为地主豪强的奴仆的其实是人的欲望,人想要聚敛更多财富的欲望。由于如今的财富主要表现在土地上,每个人都认为只有土地才是财富的象征,所以人人都以拥有越来越多的土地为目标。于是造成了有钱有权有势的人,纷纷用各种手段兼并土地,最后都成为一方豪强。由于很多人失去土地,只能依附于当地豪强。而豪强为了聚财,舍不得多给粮食,只是给依附他们的人一口活命的饭食。所以,这些人即便想好好的耕种土地,可惜刚到中年就疾病缠身,体弱无力,哪里做得动农活留在当地的,就算耕种土地,由于饿肚子没有力气,对于庄稼也是疏于管理,所以产量不好。有的胆大之人为了一口饱饭就做了山贼土匪强盗,有的怕事的又不想依附于人的成为流民,四处乞讨为生。这样,不安定的因素增多,各地风声鹤唳。对于豪强们来说,为了安全和保住自己的土地和财产,就广招家兵,广蓄家奴,用这些人来强占更多的土地。这样,又造成新一轮的流民,新的不安因素又增加不少”我说的有些吃力,笑着问了句:“你们听懂了吗”

“不太懂”众人齐齐应道。听得这话,我是欲哭无泪。

不过,张饶站了起来一礼道:“师叔祖,您说的我虽然不是太懂。但是也明白,土地是造成大汉如今现状的根源。您就说说你的高见,看看怎样化解,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我呵呵一笑道:“其实,我已经说过百遍了移民,移到有上好良田又没人耕种的地方。当然,这只是针对流民而言。对于普通百姓,他们在家乡活的下去,一定不愿意移民。”我看着在场若有所思的众人继续道:“不过,对于如今大汉的富人和豪强,我也有了办法,既能让他们不断得到想要的财富,又能让他们对兼并土地的欲望不断降低”

蒋义渠见我卖起关子,急急说道:“师叔祖,是新办实业吗”

“嗯,正是但这只是治标,而不是治本。”我笑着道:“卖出专利独有技术给中原富豪,他们用我朔州的专利技术在朔州兴办工场,招收移民培训后进入工场成为每旬领工资的工人,工人生产出各种百姓需要的普通商品作为生活之用,商品卖出后的纯利润一部分归工场主富豪,一部分作为工人的工资,一部分作为朔州的税收用来发展公益”

“师叔祖,不对啊如果这样,那么那些富豪岂不是更有钱,然后,他们又来买更多的土地,甚至把朔州的好地全买了,那样的话”张曼成站起问道。

我赞赏的看了他一眼道:“能想到如此深远,很是难得。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啊”我说的轻描淡写胸有成竹。

张宝笑着问道:“师叔,您说该怎么办”言辞中竟然有了几分尊敬。

“呵呵,朔州不断生产出凸显奢华高贵的商品,比如:豪华马车、时钟、新奇服饰、新奇首饰、宝剑、化妆品、装饰品等等。率先送给大汉德高望重和有重大贡献的人使用。然后,自然就有人仿效而购买。而能够购买这些的一般都是”这是朔州以后的最高商业机密,现在还不能详述,所以直接跳过去。我看着众人,笑着问道:“你们明白了吗”

“呵呵,我明白了”张宁看着我就像看见宝藏般,娇俏的笑了起来

第八十四章两手之论

我看着笑靥如花的张宁笑着道:“那你说说看。”

张宁笑道:“以后,我再单独说给你听。现在嘛,还是算了”

“嗯,既然这样,不说也罢”我笑着道。

唐周站起来,又问道:“师叔祖,那些富豪如果赚了很多钱,也买遍了朔州的奢华高贵之物,还有很多钱,又将怎样”

“呵呵,唐周,这个问题问得好”我笑着一个鼓励,随即说道:“钱多了,可以扩大投资新建更多的工场;可以在各地购置房产;可以买朔州到时新推出的新奇专利技术;还可以花钱去买个好名声”

马元义向我一礼问道:“师叔祖,万一他们不这样做,就只买地,怎么办”

“呵呵,每个商人都是逐利的。富豪成为了商人,他们就会从投入的成本和收回的效益来比较。看到种地没有多大的收益,远远不如去开办工场和经商盈利甚多,自然不会再去囤地。那样,想要种地的人自然就会有了土地。”我笑着解释道。

张梁站起抱拳问道:”师叔,您说的花钱去买好名声,又是怎么回事啊这大汉朝廷就是因为皇帝卖官鬻爵,造成官吏贪污,所以民不聊生。您难道还要步大汉皇帝的后尘”

“嗯,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我笑着道:“花钱买名声其实是这样的:富豪们给贫苦百姓;给学堂、学校、学院;给道观、大道观;给赈灾或者各种活动捐钱,由朔州专门的部门代收,有专门的监管部门审核,然后每年统一发放给指定的人和地方。根据捐钱的多少,可以给予荣誉甚至爵位,由德高望重之人亲自授予。不过,这并不代表什么特权,只是荣誉象征。不过,对于他们在朔州的财产保护以及子女上学还有购买专利技术甚至以后申请专利技术以及研发生产新产品都是有利的。因为,这些人代表着扶危济困的大汉高尚思想,所以也算道德高尚之人,所以,对于这些人,朔州是重点支持和热烈欢迎的”

李儒忍不住问了句:“主公,若是大家以后都去开办工场或者经商,或者去当工人,没人种地该怎么办还有,以后这工场多了,生产出的商品该卖到哪去要是卖不出去,该怎么办”

“呵呵,爱卿不用担心。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开工场经商或者做工人。就算都不去种地,也很好办,那时候就将土地收归国有,国家花钱请工人去种地,给工资。种的好的,还有奖金和奖励以及授予荣誉,这样,自然有人愿意种地。不过,现在说这些,恐怕太早了”我笑着道。

“呵呵,儒,好高骛远,实在惭愧”李儒虽然口称惭愧,其实心里却是得意非凡,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工业发达后一个普遍的问题。他接着道:“主公,那商品之事怎么解决”

“呵呵,爱卿两个问题实在是提的太高远了。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卖到有人住的地方如果,他们接受则万事皆好;若是他们坚持不接受我们的商品,那就用我大汉的儒道之学去影响他们,用我大汉的铁</br></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