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上无妻第75部分阅读(2 / 2)

加入书签

林采兮此时却能体会到朱梓峻的心意,作为皇上身边的人,他比老夫人看的更远更多,止安城有大批难民涌入的事皇上不会不知道,皇上虽然在后来做了一些妥善安置,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内中存在的隐患也不在少数,比如难民涌入事件可能同时发生在很多地方,再比如有些地方的难民得到的下场并不一定都是好的。

再往深里她不愿再去多想,眼角余光淡淡的在朱梓峻脸上转一圈,遂笑着道,“娘,您的善举一定会得到很多人的赞同,如果照您的意思,咱们设了周济堂,说不定还能引得城内其他大户人家也赶来效仿,咱们城内的老百姓可要因着您受益多多咯。”

老夫人显然很开心,随即便将心底的疑惑抛在脑后,脸上荡着灿烂的笑,眼里闪着明亮的光芒,似乎已看到朱家被满城称颂的场景。

老夫人一刻也不停留,当即便将朱正叫进房来,吩咐设周济堂的事,周济堂的位置就设在止安城最繁华的大街上朱家最大的当铺前,而具体事宜则交给朱正去安排,只是时间紧迫,老夫人命朱正赶在二十八之前将所有事都办好,二十八这一日正式开始施舍周济。

一切事宜安排若当,却只在一件事上有了些小争执,便是设立周济堂的名号。老夫人的意思自然是照着梦里神佛的暗示,将这一场行善都归在还未出生的孙子身上,而林采兮却微有异议,但她却又不能将自己的意思表露的太明显,所以只好将求助的目光投向朱梓峻。

朱梓峻瞧她一眼便已猜出她心里的意思,佯装无意的道,“娘,这孩子还未出生便受到这许多关注。倒不是好事了,人都说命贱好养,咱们行善是为他积福更是为咱们朱府积德,何必打出他的名号来垫着朱府祖宗的恩德岂不是折了他的寿”

朱梓峻的话虽然并未完全说到林采兮的心里,但却正中她下怀,遂轻声道,“娘,您为了我肚里的这孩儿如此费心,采兮先代他先谢过您了。”说着站起身朝老夫人行个礼,坐下后又道,“但他并未出生,实是不敢承当这些荫庇,倒不如实实在在的为咱们朱府赢得称颂为澈儿积福,您说呢”

老夫人见她这个时候提到朱澈,心里微微一动,一股异样的暖流流过心田,深深的看了一眼林采兮,甚为满意,也许她的担心是多余的,林采兮不会因为自己生了孩子便对朱澈有所怠慢,念头微转,遂呵呵笑着道,“好好好,就依了你们。腊月二十八咱们一起到周济堂行善。”

行善是一件好事,不管行善的目的所为何,都是一件值得用心去做的事,更何况这善事是因自己肚里的娃儿而起,林采兮对这件事自然更加关心,不时的让菊焉去打听些消息回来,眼见着事事进行的顺当,内心里也舒畅了许多,就连在床边呕吐不止的时候,心底里都能生出阵阵引以为傲的意味来,但她却有了更多的担忧,老夫人行善的举动无疑给了更多人无穷的想象力,她们会凭借着无穷的空闲时间无穷的小心机虚拟出无穷的未定事实来,并为这种未定事实设定一些小情节,譬如某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心思,所以以后的日子她要更加注意了,虽然她对别人的家财没有一丁点的觊觎之心,但却防不住别人的贪婪之念。

断更太久,接受亲们的拍砖。。

279周济堂

279周济堂狂风连着呼啸了几日。到了腊月二十八这一日,竟然奇迹般的停了,暖洋洋的太阳光懒懒的撒下来,映射着大街上一块块亮光闪闪的招牌,其中最耀眼的一块便是处在大街最繁华地段上的朱家当铺,乌黑发亮的牌匾上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横竖撇捺间掩不住的气势逼人。

伴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朱家当铺四个字在暖融融的阳光下更显得光彩耀人,当铺门前一大块空地上并排放着十几张黑漆大桌子,每张桌后都坐着一人,桌上摆着整齐的纸笔,桌角处放着一个小小的牌子,依次排着一二三四的次序。

桌前两丈开外老夫人站在最前头,老夫人身着一件沉红色宽边薄棉袍,袍子上绣着几圈红褐色小花样,面上洋溢着浓浓笑意,眉目间皆是掩不住的喜气,使得她显得比往日年轻了许多。

她身旁一左一右站着朱梓峻朱梓沫两位少爷,站在朱梓峻身侧的是一手牵着朱澈的林采兮,而站在朱梓沫一侧的才是目光稍显游离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的姨奶奶,立在主子们身后的则是各房伺候的丫头们。齐刷刷的站了一大溜,再往两边分,才是外院的当差小厮们。

除了两位少爷身着镶着金黄溜边的绸缎锦衣,其余人皆是一身朴素装扮,但均是以红色为主,褐红色,栗红色,浅红色,粉红色,麻红色,这一溜儿的红并排列在一起,却并不显得突兀,反而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暖意。

林采兮站在这一团暖红里轻轻微笑着,眉角上翘,嘴唇微抿,她肩上披了一件绣着几朵牡丹的雪羽长肩,里头一件枚红色锦缎小袄,下身着一件淡淡的橙红色长裙,宛若一朵盛开在冬日里的娇艳梅花。

她面色沉静,目光微垂,偶尔抬起目光朝前方的人群扫两眼便又将头轻轻低下去,目光恰好落在小脸微仰着洋溢着满脸笑意的朱澈脸上,随即便将握在手里的小手又紧了紧,站在朱澈身后的张妈两只手正捂在朱澈耳朵上,生怕震耳的鞭炮声会吓坏孙少爷。

串串鞭炮声在众人的唏嘘声里缓慢的停下来,老夫人微笑着点点头,朝朱正抛个眼色。朱正朝前一步,面朝前方的人群,朗声道,“咱们朱府承蒙各位乡亲关照,才使得朱家繁盛如昨,老夫人感很好。并未多想姨奶奶的话,反而把她的话当做称赞之语,满意的点了点头微笑着。

林采兮心里却咯噔一下,落在门外的目光闪了几闪,两手不由得悄悄握在一起。

“外头可真是热闹,老夫人,您可是为咱们止安城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朱梓夏笑意盈盈的从里间屋里走出来,孔白薇跟在她身后也慢慢的走出来,依旧微垂着头,眼角却上挑着,不时的朝门外看几眼。

原来她们是一大早便跟着过来的。但碍于尚待字闺中,不方便在如此多的人前抛头露面,便让她们暂且躲在当铺里头的雅室里,这会儿她们见老夫人都进到外间来,便从里头出来了。

老夫人微笑着回过头看她一眼,“你们也在里头坐不住了吧在这里坐坐吧,瞧瞧外头这情形,也跟着热闹热闹。”

朱梓夏孔白薇两人便在一旁的椅上坐下,这才放心大胆的抬头朝门外望去,待瞧得门外如此热闹,放出去的目光却再也收不回来了。

瞧了半日,朱梓夏忽然开口幽幽的道,“原来城内竟有这么多穷苦的人么”

屋内人皆是一震,老夫人洋溢着笑意的面上僵了僵,林采兮也惊异的望向朱梓夏,但她目光里更多的则是赞赏,没想到这个时候她想到的不是朱家的荣耀而是穷民,只这份心便是难能可贵了。

姨奶奶却冷冷的笑了声,“全天下穷苦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莫说咱们朱府,就是皇上把皇粮都搬出来也不见得能周济的过来,咱们府里的这点东西,不过是针尖插在河里,恐怕连一点点波纹都荡不出。”

老夫人的面色有些难看,眼角余光在姨奶奶脸上扫一下,露出一丝不耐,随后便淡淡的道,“这许多的事咱们管不得,朝廷的事更不是咱们这些妇道人家评说的,我现在做的不过是行善事积福,虽不能周济了所有人,好歹的也使人受益了些,总比那些霸着钱财不顾人死活的好。”

屋内气氛顿时沉闷下来,朱梓夏意识到老夫人误解了自己的意思,确切的说是姨奶奶的话误导了她的意思,此时若做解释倒显得欲盖弥彰了,遂转了话题。微微一笑,“老夫人,上天有好生之德,您行的善事神佛一定看在眼里,定会庇佑咱们朱家的。就是这些得到您恩惠的人更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您的恩情的。”

老夫人的面色这才稍稍缓和了一些,淡淡的说道,“不求他们记着我的恩情,只愿咱们朱府能平平安安繁荣昌盛,不辜负老祖宗的心意。”嘴角的笑意再也寻不出,深邃的目光里也有了些异样。

朱梓夏面上仍有些尴尬之色,心里也微微不安起来,两眼不经意间对上林采兮闪着亮光的双眸,心下一动,嘴角微扯,也投过去一个笑容。

周济堂诸项事宜都按部就班的顺利进行着,到了半晌午,已有不少人拿着朱府的牌子去当铺后头领年货去了。

当铺大堂里老夫人坐的有些疲累了,起身到后头的雅室里歇着,姨奶奶也起身到里间陪着,而林采兮朱梓夏孔白薇则还留在外间大堂里,堂内只剩下三人及几个丫头,当铺里的伙计们也都被派出去忙周济堂的事,室内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朱梓夏再次拾起方才的话题,没想到三人的想法竟出奇的一致。

三人在大堂里谈的欢快,外头也喧闹起来,引得她们转头望出去,却看见原本聚在一起的人群中间已裂开一条小道,几位身着华服的老爷徐徐走过人群,为首的便是刚刚喜得贵子的方府老爷方武信,后头还跟着几位。

林采兮细细看过去,有一两个倒是有些印象的,上次难民事件时见过的,只是记不起哪个是哪家的老爷了。

而一直在外头的朱梓峻兄弟俩已抱拳迎上去。

今天还有更新。时间不定。。。

28o闹事的人

28o闹事的人看到朱家兄弟笑脸相迎,方武信脸上也挂上灿烂的笑容,抱拳回道,“二少爷,四少爷,咱们止安城现在每个人都在传诵着老夫人的美德善心,我们这些人也都跟着来凑热闹了,不知可否借贵府的周济堂借花献佛,也学着老夫人做一回善事呢”

朱梓峻微微一笑,这等好事他可是巴望不得的,“方老爷,倘若真是如此,我们周济堂高兴还来不及呢咱们止安城的百姓定然不会忘记您的善举。”

方武信笑着回过头朝后面一招手,随后便有几人抬过来几个大箱子及大布袋放在地上,他便笑着道,“这是五箱年货,五袋粮食,你让人搬进去吧。”

朱梓峻抱拳道谢,跟在方武信身后的几位老爷也都相继奉上自家带来的年货,一时间人群里又爆发出几阵欢快的掌声。

“我也来凑个热闹。”响亮的甚至有些刺耳的声音远远的传过来,几乎所有人都转过头去看。

朱梓峻隔着人群望过去,心下有些疑惑,并不认识那人,扭头去看朱梓沫时,却发现他脸上带着明显的厌恶之色,他心底涌上一丝诧异。

方武信转过身子只瞧了一眼便将身子转回来,鼻间发出一声极低的轻哼声,面上也很有些不屑。

那人说完这一句话便走上前来,呵呵一笑,稍显肥胖的脸上横肉微微颤着,“朱少爷,咱们张家也来献丑了,如若您不嫌弃,就收下我这一点小东西吧。”

他身后走上两个抬着木箱子的人,将箱子放在地上便朝后退去隐在人群里不见了踪影。

朱梓峻虽不明白朱梓沫的厌恶来自何处,但他却心知两人定是有些过节,而只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他淡淡的打量那张家老爷一眼,便已确定这人绝非良人,但他却仍是沉着的应道,“多谢张老爷这一番善心,这些东西收下。”

那人又去抬眼笑着去看朱梓沫,刚要开口说话,后者却已冷冷的转过身去,看也未看他一眼。

大堂里坐着朝外张望的三人都远远的看到了这一幕,林采兮稍感诧异,心底里同样有些疑惑,忙回头正想问问这是何人,却发现朱梓夏坐在椅上神色恍惚的发着愣。

林采兮心下一动,陡然间想起一事,薛媒婆给朱梓夏提的婆家好像也是姓张,难道她忙转过头又朝外看去,细细观察朱梓沫的态度,心下登时豁然,那日薛媒婆带张老爷到上房,朱梓沫是留在上房的,是以对张老爷态度冷淡甚至是厌恶至极,梓夏也定是从这一点上判断出这位张家老爷便是那位被退了亲的张老爷,随即便明白了朱梓夏心里的担忧。

她正要开口询问一声,却忽然听到那张老爷又朗声道,“东西虽少,但也是咱们张家的一片心意,也算是做了一回善事,倘若哪一日碰个不孝顺的孽子孽女,做了什么伤风败俗见不得人的事,也能斟酌一二,少遭点报应。”

他此话一出,在场的人登时都变了脸色,他这话弦外之音是朱府里出了什么伤风败俗的事,所以才要接着开仓周济做些善事来减轻罪责。

林采兮心里一沉,心知找茬闹事的来了,回过头去看朱梓夏,她脸色已变得刷白,一双眼死死的盯着门外,两只手紧紧的攥在一起,孔白薇也惊得半张着嘴不知所措的盯着门外。

外头朱梓峻脸色阴沉,双目射出锐利光芒,冷冷的定在张老爷脸上,沉声道,“张老爷如果是来做善事的,别的心思还是暂时抛开的好。”

张老爷阴笑着道,“二少爷哪里话,张某岂敢多话,我素日里也不出门,眼界低得很,前几日我还听说林姨娘陪着他娘家哥哥的朋友慕容公子到江南游了一圈,林姨娘的见识倒真让人佩服。”

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片刻之后又传来阵阵私语声,“朱管家方才才刚说了林姨娘肚里有了孩子,难道”“还真有这种事吗你们说是不是真的”窃窃私语声低的几乎令人听不见,但气氛却变得诡异起来。

朱梓峻脸色更加阴沉,目里射出的利光像一把尖锐的刀子直直插进张老爷眼里,恨不得将他的眼珠挖出来,但他却只是安静的站着,阴冷的看着他。

屋内朱梓夏的脸色变了又变,此时已有苍白变为惊讶,一双美目瞪向林采兮,带着无数询问之情,林采兮的脸色却已变得刷白,她安静的坐在椅上,目里亦是惊异,疑惑的盯着一脸阴谋得逞的张老爷,他怎么会知道这些他居然知道她跟慕容去江南的事,那他知不知道朱澈一同去江南的事而又会不会知道另一些不为人知的事而他在这里忽然提起这件事又是怎样的目的

林采兮禁不住打了个寒颤,苍白的脸色更显得惨白无血色,心底涌上一阵寒意,不管张老爷的目的是为何,</br></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