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御剑归(1 / 2)

加入书签

“是先祖派你来的吗?赤炎玄金剑。”

那神剑只是嗡嗡作响,也许这就算是它的回答,庄峰将它从地上拔起,这个时候,整个洞穴开始坍塌,无数的石块跌落下来,将那些柔软光滑的鹅卵石砸了个稀巴烂。

与此同时,神剑刚刚插着的位置后面,厚重的石壁塔出一块足够他逃生的通道。这时,那神剑突然挣脱了庄峰的手,变成一支巨剑,悬浮在半空中。

“你是叫我跟你走吗?”庄峰惊讶道。

那神剑继续嗡嗡作响,庄峰立刻跳了上去,嗖的一声,便顺着通道飞了出去,此时,那个洞也彻底坍塌了。

这神剑飞的奇快,要比魏长老的那把快百倍,若不是他用天道神力紧紧的将自己吸附在剑上,恐怕早已经被丢在半路上了。

庄峰哈哈的大笑着,片刻之间,就从海边的一个山洞窜了出去,但就在这时,他看到地上有一个熟悉的人影,立刻叫道“赤炎玄金剑,快回去!”

那神剑颇有灵性的动了动剑尖,立刻掉转头飞了回去,来到洞口后,只见那人拼命的与那些妖族战斗着,地上堆积了一层又一层的尸体。

而她摆出一副倔强的表情,害的那些妖族不敢接近。

这时,一个妖族从后面突袭而来,庄峰急忙叫道“苏澜小心后面!”

苏澜大吃一惊,回身一剑将那妖族齐腰斩断。

庄峰立刻跳了下去,一剑斩杀了刚要进攻的一排妖族士兵,靠在苏澜的身后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庄峰哥哥,我就知道你不会死的,呜呜呜!”

“不哭了,我们需要解决眼前的麻烦。”

越来越多的妖族围了上来,庄峰仗着手中神剑,在妖族中间如砍瓜切菜一般,收割着他们的性命。

苏澜边哭边砍,那些妖族也纳闷,这个小姑娘咋就那么难对付?

这时,人族大军也及时赶到,陈冰叫道“我找到苏澜了!快!将她救出来!”

庄峰笑道“嘿,这小子。”

与此同时,另一队人马在徐蕾的带领下也赶了过来,他们大多是重装骑兵,将那些冲上来的妖族士兵斩于马下。

妖族士兵三面受敌,无奈之下,只能跳进海里,然而,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赤水宗的舰队早已经停靠在了附近,一声令下,舰炮齐发,将那海水高高炸起。

庄峰笑道“你们已经无路可逃了!”

陈冰见到庄峰,兴奋道“好兄弟!我在这,我在这!”

庄峰道“看到了!狩猎已经开始了!”

徐蕾见庄峰没事,也激动道“大王,末将来迟,请大王赎罪!”

庄峰叫道“哈哈!姐姐护驾有功!”

陈冰道“哈哈,我就知道你小子命大!孙武那小子还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呢,看来他白担心了!”

庄峰和苏澜砍死几个妖族,徐蕾也成功与庄峰汇合,道“大王,妖族已经集结了数万骑兵,此地不可久留,你们与我一起杀出去!”

庄峰道“姐姐先撤,我可御剑。”

被围困的妖族悉数被灭,此时,陈冰也来了,道“兄弟,你虽徐蕾先到孙武驻地,我带人回天羽宗将你小子生还的好消息告诉众人!”

庄峰道“你要小心!”

说罢,与苏澜一起跳上了赤炎玄金剑,道“姐姐前面开道,我们去找孙武!”

徐蕾点点头,一起朝着孙武驻地去了。

妖族领地,孙武指着地图对修罗道“这里是大祭司前军的粮仓,地势险要,但守卫较少,而这里是前军营地,地形开阔,但屯兵足有三十万,两点互为犄角之势,很难打啊!”

这时,有人报道“徐蕾将军回来了!”

徐蕾撩开大帐,道“孙武,你看我把谁带回来了?”

孙武见到庄峰,突然哇哇大哭起来,一把抱住庄峰,哭到“我他妈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你看,我找你找得头发都白了。”

庄峰看去,那头乌黑油亮的头发中,确实有一根白发,笑道“嘿嘿,我这不是平安回来了嘛,对了妖王怎么样了?”

修罗见孙武泣不成声,笑道“谢谢你们,妖王现在很平安,他在你们天羽宗整日与你们宗主研究和平共处的事情,而那些忠于妖王的人全部投靠了我们。”我

孙武继续道“可现在妖王依旧有百万之众,叛军这边所有人加起来也不过五十万,而且,老弱者居多。”

庄峰点点头,道“五十万,我们人族有多少呢?”

孙武道“人族虽然有三十三万,但有三十万是徐蕾将军带来的,中立城说了半天也没胆子和大祭司打一场,他们只是宣布戒严,并严禁大祭司的人进入中立城,南方妖族现在依旧摇摆不定,他们虽然和大祭司有过几次摩擦,但最终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据说大祭司那现在还有南方妖族的使者。”

“他们不是已经和大祭司决裂了吗?怎么还会有使者?”

“使者是正常的,按照战争原则,如果双方没有正式决裂,那各方使者就是行使谈判职责的。”

“决不能让他们联合,南方妖族的实力我们根本不清楚。”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族内部的问题,我最近听说,姬国派了人前往大祭司那里,我不知道这帮人到底想干什么,但如果这个俗世中最强大的国家在人族领地内部帮助大祭司给我们搅局的话,我们就麻烦了。”

庄峰愤愤的骂道“这个搅屎棍,就知道捣乱!徐蕾,让你的人立刻监视姬国的一举一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先向姬国发动攻击!”

“是,大王!”

“总体来说,我们双方还算是势均力敌,毕竟有陈冰在,他可以更加先进的军械,可是这个家伙到现在还对两族联合的事情耿耿于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