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一触即发(2 / 2)

加入书签

“你也小心”乔晓静本想嘱咐这个年轻士兵一句,没想到他已跑远,摇了摇头,笑着自言自语道,“哎,这孩子,跑得真比兔子还快。”

队员们吃的东西都是干粮,喝的是白水,这就是他们的中午饭。

吃饭的过程可以让他们暂时忘却湿气带来的瘙痒,可以忍耐蚊虫叮咬,总之,感觉变得很好。吃饭结束,一切又都恢复如前,各种痛苦感觉又冒了出来。

临近下午两点,鬼子终于出动了,一辆偏三轮摩托车开道,后面跟着十五排鬼子,每排三人,最后有一辆偏三轮摩托车殿后,两辆摩托车上各有一架重机枪,共四十九人枪。

翠玉留守继续侦查鬼子动向,大志以最快的速度将看到的情况以纸条的形式传递给了翠玉,翠玉又将其交给了大个儿,由大个儿交到乔晓静手中。

革命年代,没有电台和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小规模的抗日队伍都是以这种方式传递信息的,这种传递消息的方式是最简单的、最普遍的,当然也是最实用的方法。

对于大个儿来说,他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鬼子已经出动,为了能在鬼子之前赶到乔晓静所在的峡谷,将消息传递给乔晓静,好让乔晓静决策,只能拼尽全力。他抄捷径,飞一般向前跑去,脚步轻盈,胜似在草尖上飞行,沟沟坎坎如履平地

当大个儿翻山越岭到了北郊三岔路口的时候,发现前面十米处站立着二十来个穿着打扮像是农民的年轻人,他们手握有枪,还有一架重机枪,两个小伙子抬着。大个儿惊奇的是,这些人神情淡定,站在原地一动不动,似乎就为了等他。

大个儿内心焦急,却强装镇定,站在原地没有吭声,等对面之人亮明态度。

“你们家豆腐非常好吃,我家老爷甚是喜欢。”站在队伍最前面的年轻人先开口了。

“您搞错了,我们家没有豆腐,我也从不吃豆腐。”大个儿感觉有些莫名其妙。

“如若开战,必有援兵”这个年轻人淡淡地说出了纸条上的八个字。

“请问你们是”大个儿见过那张纸条,心头一震,呆呆看着眼前之人。

“叫我小马就行,请问乔队长好吗”这个年轻人没有正面回答大个儿的问题。

“还好,请问你们是”大个儿还是想知道眼前这帮人的身份。

突然,眼前这帮人分站在了路的两边,中间让出了一条道,一匹鲜红的高头大马赫然出现在了大个儿眼前,自称是小马的年轻人说道:“耽误你赶路了,这匹马暂且借给你。你在前面带路,我们会跟上的。”

大个儿巴不得有匹马解放双腿,兴奋不已,一跃上马,竟然连感谢之词都忘记说。只听得“驾,驾,驾”的叫喊声,尘土如同卷帘张开,遮挡住了大家的眼,转眼之间,大个儿消失在了滚滚黄土中。

小马带着自己的队伍跑步跟在大个儿后面,沟沟坎坎快速向他们身后移动着。

大个儿将纸条交给乔晓静不久,小马的队伍就已经到了乔晓静他们驻扎的前沿阵地。简单交流了一番,乔晓静唯一能确定的就是这帮兄弟是神秘人安排的,其余一概不知。

战斗在即,来不及寒暄,乔晓静根据小马的兵力及武器情况迅速调整了部署,峡谷两侧的攻击厚度明显增强,这还不够,她还将小马队伍中的五人编成了反击组,让他们隐蔽在峡谷里侧,待战斗打响,此组从峡谷中冲出来,堵住鬼子的去路,实现三面围攻。

准确地说,应该是四面合围,请大家不要忘了小分队还有三员猛将,即大志、阿紫和翠玉,他们尾随在鬼子后面,也将会参与战斗,虽然人少,战斗力却不容小觑,势必成为鬼子撤退的拦路虎

没有再等太久,鬼子便进入了乔晓静他们的视线,距离预设口袋阵不足二百米。

乔晓静看着鬼子摩托车掀起的滚滚尘土,似有顿悟,对着身边的小马说道:“战斗打响,让投弹手先对准鬼子的摩托车给我炸,将前后的摩托车给我废了,让这铁疙瘩成为鬼子进退的绊脚石。”

小马点了点头。乔晓静又对打旗语的士兵说:“让各小组注意,准备战斗”

“是”打旗语的士兵应承得很干脆。</br></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