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签下保证书(2 / 2)

加入书签

“你们认识她身边的那帮朋友吗”郑文涛抬起头来看向他们。

李小宇点了根烟吧嗒了两下,说道:“那个江楚恒是国防科大的大学生,是海棠高中的军训教官,另外两个好像是华清和复大的学生,还有昨天跟小伟打招呼的男生是海棠在潭市一中的同学,都是京都本地人。他们的家庭背景具体不知道,不过能猜到不简单,他们的学习成绩都非常优异,家里兄弟姐妹基本上都在国外留学,有钱没权的人家是做不到的。”

听他说完,郑文涛眉心皱成了川字,对那些年轻人的身份,他心里多少有些猜测了。经商之人看中的首要就是人脉资源,大好的机会硬是被他们草率丢弃了,这下他满口苦涩味,满心后悔。

“姐夫,保证书这主意是她的那些朋友想的”李小林问了一句,他心想她应该还不懂这些的。

郑文涛僵硬的点了下头,点了一根烟,狠狠吸了两口,再吐出来。

今天早上他们俩临出门的时候,李富贵还追着去问了下他们的打算,自然比其他人知道得多一点,拧着眉头问了一句:“这个结果,你们给了她多少钱”

这个问题一出,屋里人全部看向他们夫妻俩,彻底断了这关系,应该花费不少吧

一提这事,李小琴就跟哑巴吃了黄连般有苦难言,闭着眼睛摇了下头:“她一分不要。”身子有些无力的靠后,声音里难掩疲惫:“文涛想给转户口和买房,全被她拒绝了。”

李富贵等人彻底沉默了,这个结果真的太超乎他们的想象了。

李小宇三两口将烟吸完,烟头掐灭扔在烟灰缸里,紧皱着眉头道:“姐夫,姐姐,这件事情你们做的真的哎,她已经十七岁,正是好面子的年纪,也懂人情世故,你们用这种直接的法子不就是变相的不认她这个女儿吗她脑子那么聪明,岂会不知道你们这么做,是硬生生把后路给断彻底了。”

“我们知道,可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我们不可能与她相认,明龙明凤也不会同意,公公婆婆那也没法交代。”李小琴满脸苦涩,倒不是她真的为没与她相认而可惜,而是这个女儿日后恐怕会很有出息却与她无关而可惜。

“你们可以跟她说明白无法相认的现实,相信她也能理解。你们就不应该今日一见面就拿户口、房子和钱说事,或许你们今日过去,给她带几套漂亮的衣服,买些她现在可用到的学习用品,给她买点京都里好吃的零食,那样取得的效果都完全不一样,她也不会那么反感你们。”李小宇昨日就跟他们说过这事,让他们不要太操之过急,可他们没听他的话。

郑文涛和李小琴脸色尴尬到了极致,或许他说的有道理吧。

“她手里不缺钱,就省城那两个铺子,一年下来七八万是足有的,两三年就够在京都买个大房子。再加上她的学习成绩好,考来京都上大学,户口也解决好了。她能在邓文芳手里如此隐忍的活着,气性绝不是普通孩子可比拟的,你们这举动纯粹就是打她的脸。若我是她,我也不会要你们的钱,不仅不会要,心里还会对你们反感排斥。”李小宇与李海棠是接触得最多的,可以说是他们这一家人中与她说话最多的,他说到底也是最了解她的。

林芳的想法跟李小宇是相通的,可见他这么扯着脖子说他们夫妻俩,她也觉得不太合适,拉了拉他的胳膊:“好了,少说两句,姐姐姐夫心里也不舒服的。”

“我这不是心里不畅快嘛。海棠那孩子,我们就不能用看待寻常孩子的眼光去看她,应该把她当成年人看待。她不是明凤,不是你们给一百块零用钱就欢天喜地乐得找不着北的孩子,她现在不缺钱,不缺房子,不缺本事,不缺前途,她缺的是父母亲人的关爱。

李建国真正给过她什么,他十几年一腔蛮力干活,嘴上也没关心过她几句,可她却惦记他的恩情,她记住了是他辛苦赚钱养大了她。她初中的班主任给过她什么,就是在她差点辍学的时候帮助过她,她记住了这份恩情。王家给过她什么,也是在她最落魄艰苦的时候给了她吃喝,她也记住了这份恩情。

她将这些给她提供过帮助的恩情都记在了心里,足以说明她渴望亲情。你们若是抓住这个切入点,平时跟她打几个电话,写几封信,嘴上关心几句,逢年过节生日给她寄点礼物,跟她维持好关系,就算不能认回来,日后再见面也不会尴尬。她没有回到这个家,明凤这边也好处理,直接瞒着她,日后就算她知道也没事,海棠又不会回来跟她争抢什么,她想闹也闹不出什么来。你们若是好好引导下,说不定这亲兄弟姐妹三人没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也还能好好共处。”

李小宇一股脑将压在心里很久的话全说了出来,他对他们的做法是不认同的,昨天他们只商量了下,他以为他们夫妻俩会将此事处理好的,哪知道会闹成这样,又烦躁的点了一根烟,吧嗒吧嗒抽起来。

李小琴被他说得眼睛都红了,这件事他们真的是操之过急,办得太草率了。其实今日签完那份保证书时,她心里就隐隐有了后悔之意。今日只接触了这么短时间,她就能明显的感觉到那孩子与众不同,她与其他的同龄孩子完全不一样,他们在乎的家产名声等,她好像都不在意,或许真如弟弟说言,她在意的是一份亲情吧。

李小宇的这番话,不止他们夫妻俩听进去了,连李富贵等人都听进了心里。在对待她这件事上,或许他们一开始就错了,若是按他说的做,根本不需要花什么钱,只需要费些心思,就能将整件事处理得很完美,他们这事办得确实过于激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