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抓铁匠(2 / 2)

加入书签

毕竟认真起来,那些铁匠或者他们的祖先,都是他所里出去的人,一入匠户,世世代代都是匠户。

以前他也懒得计较,现在竟然有人出大价钱,那么方圆百里所有的铁匠,生是他偏头关所的人,死也得是他偏头关所的鬼。

赵锐见他同意也是大喜,一个千户所,两百多年下来,铁匠最低也得有好几百了,这家伙只要能抓回来三成,他就满意了。

井坪所之所以才几十名铁匠,那是因为都跑到大户人家去了,大户人家里的工匠,哪个不是从卫所逃出来的?

本来他是想让马英挨家挨户去抓的,但想想还是算了,毕竟这样一来,会将整个朔州的大小士绅都会得罪死。

关键是以前还有个朔州卫,人家硬要说自己祖上是朔州卫的匠户,谁能调查得清楚?

接下来赵锐又将自己的第二笔生意说了出来,那就是修路,从偏头关到赵家堡西北的三岔路口,共计一百里,修四米宽的官道。

一里路三十两银子,他出钱,刘仁负责组织人修建,每修好十里路,他会派人来验收,合格后再付下一段的银子。

刘仁听完后,吃惊地张大了嘴,一副看白痴一样的看着赵锐,在赵锐的咳嗽声中才反应过来。

别说一里路三十两银子,哪十两他都愿意干,何况赵锐还提前预付三百两银子,修好一段就给一段钱,根本就不怕他赖账。

“刘大人,丑话我先说在前头,路面绝对要平整压实,平均厚度最低不能少于四米,如果到时候达不到要求,可别怪赵某人不讲情面呀。”

“赵公子放心,本官一定亲自监督,谁敢偷工减料,本官就砍谁的脑壳。”

刘仁胸脯拍得啪啪作响,一百里就是三千两银子,成本无非就是一点粮食,这种好事上哪里去找?

就这样,大明的第一个包工头诞生了,两件事都谈完后,刘仁就设宴款待,一高兴将自己的两个小妾都叫了出来陪酒,席上的气氛硬是浓烈到了极点。

赵锐并没有走,而是坐等他抓铁匠,刘仁也不含糊,当晚就将卷宗全搬了出来,带一众家丁足足忙活到了半夜。

第二天就在河曲县境内大肆抓捕铁匠,就连县城里开铁匠铺的铁匠都被抓走了,大户人家的铁匠也跑不掉。

所有的铁匠都安上了一顶逃兵的帽子,只要姓氏相同,某某铁匠就是某某某的多少代子孙,谁敢阻拦,就扣上一顶窝藏逃兵的帽子。

一时间将整个河曲县被搞的是鸡飞狗跳,一些大户人家也不知道那刘千户发什么疯,也懒得和这些**计较,随便丢两个铁匠出去就打发了。

毕竟认真起来,家里的铁匠还真都是从偏头关所逃出来的,只是有的是祖父辈就逃了,有的是父辈时逃的。

尽管有的已经脱了籍,奈何国人讲究的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还有辈份次序,又知根知底,很难赖的掉。

整整抓了三天,共抓了一百名铁匠,加上家眷五百多人,哭哭啼啼地被赵锐押着走了。

刘仁却是看着两千多两银子,嘴都乐得合不拢了,送赵锐离开时,直问赵公子还要不要其他匠户?

要的话,这次只要会点木工活的,他保证都抓来,而且只要五两银子一个,显然已经上瘾了。

明末之草原为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