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女友力max(2 / 2)

加入书签

姚太尉淡淡道“娘娘说的是。”

他话音刚落,立即一人声音激动地接道“是以,还是请宜王殿下将乌海草菅人命之事给陛下娘娘一个交代,将尧国和谈失败之事给陛下娘娘尽力补偿,尽到自己的孝心,再说其他的罢!”

众人纷纷侧头去看那说话的傻大胆,用眼神给予鼓励支持和敬佩之意,也有人面露忧色,有点不明白为什么这两人要在这样的喜庆场合开炮。

不过仔细想一下,皇后娘娘应该挺喜欢这样的开炮,绝对不会介意自己的寿辰再次变成对宜王殿下的三堂会审。

文臻眉毛一挑,怒色一现。

这炮开了好几天还没完吗?皇后生日都继续加班吗?就这么要不死不休吗?

她身边不远处就是林飞白,她头一侧,悄悄问他“这老家伙是谁?”

“太常寺卿,林俞。”

文臻正想这位是谁,以前也没啥存在感,太常寺,清贵文职,怎么忽然就和燕绥杠上了。

想了一会忽然想起来,这不是当初姚县丞夫人林氏的父亲吗?姚县丞是姚太尉颇为喜爱的侄子,据说姚太尉几个儿子都好武,但并无建树,姚太尉这个侄子从小一直养在他府里,差不多也就当儿子看了。

这么说勉强也算一对亲家。

林氏在乌海上是死了的,文臻眉头一皱,有点明白这两人不顾场合发难的原因了。

燕绥彻底停了掏礼物的动作,看了林俞一眼,道“本王便要交代,也是和我父皇的事。何须你操心?”

“天家无私事!”林俞硬邦邦地回,盯着燕绥的目光满是悲愤,“何况我还是苦主!”

殿上轰然一声,众人都惊疑不定地盯着林俞。

皇帝皱了皱眉,看了看燕绥,忽然又看了看文臻。

文臻垂着眼,没有接他的目光。

皇后仍旧菩萨一样坐着,林俞这句话一说,眼看着眼圈就红了,拼命忍住,猛地往前一扑,跪在丹墀之下,向帝后砰砰磕头,“陛下恕罪,娘娘恕罪,臣本不该在这喜庆日子里提起此事,只是实在是……实在是……臣昨夜才知道小女亡于乌海之上,臣一夜辗转反侧……今日臣有谏言……请陛下娘娘容臣一诉,臣愿之后自领咆哮金殿不敬皇后之罪!”

令人窒息的沉默,半晌之后,竟然是皇帝接了话,“那你便说罢。”

林俞咬牙忍住哽咽,道“当日乌海之上,唐家宴客,广邀亲朋及建州百姓观礼。臣幼女林氏,嫁与姚太尉侄漳县县丞姚文邕,也在受邀之列……”便将当日的事说了个大概,末了道,“宜王殿下下令撞毁唐家船只,导致小女和女婿落水,女婿先得救,上了唐家救援的船只,小女却在水中,遭海兽撕咬而亡。而当时殿下就在场,不仅没有施救,当臣婿跪求殿下相救小女的时候,殿下竟然置之不理!”

众臣哗然。

文臻眉毛一挑。

她觉得有点忍不住了。

真特么的颠倒黑白。

“林大人。”

甜美的女声响在金殿之上,众臣一时有些恍惚,心想哪里来的女人,好像不是皇后啊。然后才反应过来,哦,现在多了一个女大臣了。

众人齐刷刷地看她,文臻迎着所有人的目光,淡淡道“不知道是何人给林大人说了这个版本的经过,但据我所知,事实不是这样的。”

“不是怎样是怎样?”林俞咬牙盯着她,“你要说小女的死是自己落水,是咎由自取,和殿下完全无关,是吗?”

最后一句从齿缝里迸出,悲愤至极的文人也能生出杀气,群臣看看他,又看看文臻,最后有志一同地,看看燕绥。

和所有人面色复杂不一样的是,燕绥本来一直无可不可地听着,淡漠的表情在文臻忽然开口后,便有了细微的变化,那变化不熟悉他的人也不大看得出来,但没来由地也会觉得,殿下忽然看起来,眉目更畅朗,目光更湛湛,本就昳丽的容貌,越发光彩照人。

似乎心情很好,非常好。

文臻没有看燕绥,只盯着林俞,在他目光逼视下,沉吟了一下,平静地答“要这么说,也可以。”

一石激起千层浪。

众臣哗啦一下把之前集中在燕绥身上的目光,都不可思议地统统砸给了她。

文大人素来温柔甜美,与人为善,怎么今天这样的话也说得出来?

林俞怒极反笑,浑然忘记这里是朝堂,嘶声道“你是不是还要说,唐家那船是自己断的,也不是殿下下令撞的?!”

文臻默了一下,其实这话也没完全说错,唐羡之那个船中船设计,很可能就算没有被撞的意外,也会自行分解,到时候倒霉的就是另一批人,否则也没必要用上这种设计了。

但是没有发生的事情便不必说,何况涉及唐羡之。

“那倒不是,撞船的事确实有,也确实是殿下下令,只是……”

林俞打断了她的话,忽然冷笑道,“文大人,我念着你自做女官以来,颇做了些好事,特意给你留了一些面子。没想到你如此不知收敛,被轻轻放过还不思悔改,还想袒护有罪之人。当真是利欲熏心,妇德不修!”

林飞白一直皱眉听着,听见这句顿时忍耐不住上前一步,被文臻一把拉住。

燕绥转头,看了林俞一眼。

林俞下意识一抖,随即便挺直腰杆怒视燕绥。

接话的又是燕绝,这家伙经过燕绥一通折腾,大抵是破罐破摔了,胆子比以往肥了许多,站在燕绥身边,端着下巴似笑非笑道“林大人,听你口气,似乎乌海见死不救这事,文大人也有份啊。”

林俞施礼道“是,其实臣婿也曾向文大人求救,当时文大人就在唐家的备用船上,只是文大人并没有理会。”他冷冷看着文臻,“听说当日乌海海上,无数人落海,于风雨冷海中哭喊挣扎,文大人却被保护得很好,护卫群拥,厚衣大氅,一滴水都没沾着,想来对于他人的生死号啕,自然也难有体会了。”

姚太尉立即道“陛下,此事乃吾侄姚文邕亲历,宜王殿下前几日没少受这乌海之事弹劾,至今也没给一句解释,想必是觉得千里迢迢,并无苦主。请陛下容姚文邕上殿对质。”

皇帝又看了燕绥一眼,半晌淡淡道“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