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第一四六章 亡国之祸(2 / 2)

加入书签

张居正见状,不由焦急的道:“徐大人,反对一条鞭法之人必定是贪赃枉法之徒,我们又何必在意那些人呢,大不了我们杀鸡儆猴,谁敢跳出来反对,我们就收拾谁,收拾的人不要太多,他们便会怕了,只要他们一怕,不就没人敢反对了吗?”

你这个愣头青,谁说反对一条鞭法之人就是贪赃枉法之徒了,人都有私心好不好,本来大家日子都过的好好的,谁愿意多交田赋,谁又愿意拿钱出来请人干活,官宦世家的开销也很大好不好,你这么一搞,很多官宦世家都没法维持下去了,人家不反对你才怪。

当然,这些话他是不会当着永庆的面说出来的,他只是看了看张居正,又看了看杨聪,那眼神好像在说:“杨大人,你就是这么教学生的吗?这小子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怎么在官场上混?”

杨聪见状,微微笑道:“徐大人说的的确有道理,推行一条鞭法,肯定会有人反对,而且,反对的人还不会少。不过,我们大家心里都清楚,反对的人肯定是为私而不是为公。这点,我认为,我们不能纵容,如果大家都认为损公肥私理所当然,那我们大明朝就危险了,长此以往,朝廷怎么维持下去呢?要知道,这天下的良田就这么多,而损公肥私的行为如果我们不制止,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效仿,这样一来,朝廷岂不是越来越穷?”

这话貌似也有道理,这会儿大家都知道田赋是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免除的,甚至种地的活都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力役使老百姓去干,一文钱都不用花!

这等好事,大家还不是想着法子去效仿啊,而效仿的人越多,朝廷的赋税损失就越多,这样一来,朝廷不就是越来越穷!

这个已经通过历史证明了,从万历十一年开始,张居正推行的新政被废除之后,大明朝廷的确是越来越穷,到了天启朝和崇祯朝,朝廷甚至连边军的粮饷都发不出来了,可以说,历史上,大明之所以灭亡,朝廷没钱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紧接着,杨聪便严肃的道:“说句不好听的,朝廷如果穷道一定的程度那也是会亡国的!你们想想啊,朝廷如果连边军的粮饷都发不出来了,边军会不会造反?如果地方遭遇大面积的旱灾又或者水灾,朝廷没有钱去赈灾,老百姓会不会造反?这并非危言耸听,如果我们纵容朝堂官员和那些所谓的官宦世家损公肥私,总有一天,朝廷会穷到连边军的粮饷都发不出来,到那时候,怎么办?”

这个问题的确相当的严重,徐阶闻言都愣住了,他可不是那种“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浑人,他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他也想大明朝能繁荣昌盛下去。

永庆闻言,那更是吓的眼珠子都快鼓出来了。

亡国!

哪个皇帝想啊?

他连忙问道:“恩师,那我们如何是好啊?”

杨聪把脸一正,坚定的道:“太岳推行一条鞭法正是一个好机会,一个革除恶习的好机会,重新丈量土地,让那些地主豪绅和官宦世家把侵吞朝廷的税赋全吐出来,这样做的确会有很多人反对,但是,他们也就能反对一下而已,还不至于造反,我们只要着力惩治几个真正的贪赃枉法之徒,这股歪风邪气便会被压下去,到时候,朝廷的税赋收入必定越来越多,大明也必定越来越强盛。忍得一时之痛,免去百日之忧,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他这话一出,永庆顿时忍不住击掌赞叹道:“对,就这么办!”

徐阶不吭气了,他只是不想引起朝堂内斗而已,如果不斗上这一回大明便有亡国之祸,又另说了,内斗和亡国孰轻孰重他还是分的清的。

张邦奇和毛伯温就更没话说了,他们本就是中立派,当然是谁有道理便听谁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