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九十一章 栽个赃(2 / 2)

加入书签

他当然不想顶着组织海盗和倭寇来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的罪名,这也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是误信严嵩,以为这样一闹便能逼迫朝廷重开海禁,所以才会把其他海盗和倭寇全招了过来。

谁知道严嵩压根就没想过要重开海禁,而且其他海盗和倭寇尝到了甜头也不肯轻易罢手,搞的这会儿都无法收拾了。

这锅,他是真不想背,他也没干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所以,为了自己的“清白”,他硬着头皮来了。

这会儿貌似是杨聪在审,他在作答,其实,他交待的供词都是杨聪事先考虑好了的,他只是照本宣科在这公堂之上“回答”一遍而已。

他这一通供词交代出来,组织海盗和倭寇来东南沿海烧杀抢掠的事貌似就跟他没什么关系了,这事,完全就是严嵩组织和策划的,至少在场浙江官员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这并不是杨聪的最终目的,浙江官员相不相信这事不是重点,嘉靖相不相信这事才是重点。

所以,一通审讯过后,他并没有当场宣判罗龙文,他只是命罗龙文在供词上签了个字,画了个押,然后便命人将罗龙文给押下去了。

罗龙文兴许是绝望了,汪直进来之后,他便没再说过一句话,就算汪直交待的供词与现实有点出入他也没有吭气,他可能认为自己死定了,再狡辩的话,只是多挨顿板子,受些皮肉之苦而已,何必呢。

这也是杨聪一开始不分青红皂白,逮住他就揍的原因,杨聪就是要将他打的不敢开口!

罗龙文押下去之后,这事还没完呢。

杨聪假装认真检查了一番供词,随后便提起笔,在供词后面郑重的签上:主审,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兵部侍郎,浙直总督,杨聪。

紧接着,他又在后面写上了陪审二字。

随后,他又将浙江三司的高官一个个招过来,让他们签上了自己的官职和名字,这才将供词郑重的收了起来。

这份供词可是关键,就算不能一把扳倒严嵩,也够这家伙喝一壶的了。

这次他也是豁出去了,反正他上任浙直总督之时便已经跟严嵩正面对上了,就算他不下手,严嵩肯定也会下手收拾他,还不如先下手为强,给严嵩来把狠的。

两人的正面博弈这就算是正式开始了,杨聪当然不敢等闲视之,他不但准备了供词,还亲笔写了一封奏折,给汪直请封浙江水师总兵官,并将东南发生的事情说了一下。

这奏折他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他的“描述”中,汪直只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大海商而已,根本就不是海盗,也不是倭寇,招抚汪直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而且罗龙文一事正是汪直举报的,汪直这也算是戴罪立功了。

同时,他还在奏折中隐晦的提到,他已经让汪直去招抚其他的海盗了,但是,因为他不是严嵩的亲信,其他海盗并不卖账,都不肯消停。

这也是在给严嵩使劲扣屎盆子呢,这事严嵩肯定不会在嘉靖面前承认,也就是说严嵩不会“下令”让其他海盗和倭寇消停下来,这样其他海盗和倭寇继续闹事的锅严嵩也得背上。

这奏折写好之后,他又给陆炳写了封密信,如此这般,交待了一番,一切准备妥当,他才让沈炼安排,通过锦衣卫的特殊渠道,八百里加急将供词、奏折和密信发往京城,送给陆炳,同时,他还安排了数十个锦衣卫,骑着快马,秘密将罗龙文押往京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