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七十九章 张岳回京(2 / 2)

加入书签

这两个人,好歹毒啊!

杨聪回想起他前段时间被弹劾的事,冷汗都吓出来了。

很明显,他已经被夏言给盯上了。

夏言可不知道南京户部尚书的争夺和其奏折被烧的事是出于自己的手笔,但是,人家就是要把自己往死里整!

也就是说,夏言并不知道他在两次暗斗中所起的作用,这家伙打压他仅仅就是因为他是状元郎而已!

看样子,自己要小心了,要不然也会跟夏言一样,莫名其妙的栽跟斗。

早朝的时候,他看着站在内阁班列默不作声的夏言,怎么看,怎么都感觉这家伙貌似沉静的脸看上去是那么的阴冷,那么的歹毒。

你家伙要不是行事太狠辣,何至于最后被严嵩害得直接处死,要你对人好点,一个内阁首辅,总会有一些官员出来力保的,那样一来,你最多也就被罢官削籍罢了,何至于身死。

做人,不能太绝!

龚用卿擢升南京国子监祭酒,那么原南京国子监祭酒邹守益何去何从呢?

这个时候京察大计已经全面展开了,不知道多少官员会因为“年老”而致仕,也不知道多少官员会被擢升或贬斥,这么大规模的官员轮换已经不是杨聪甚至是阳明一脉在京那点可怜的力量能左右的了,这个时候掌控朝堂大权的还是当今皇帝嘉靖!

应该说,嘉靖在前期整治朝堂还是很有一套的,至少他平衡之术玩的相当纯熟,杨廷和、杨一清、张璁、夏言这些历史上都比较有名的名臣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朝堂大权也一直掌控在他的手中。

这次京察大计他自然有他的想法,朝堂之上,文武百官都清楚,在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想着去左右皇上的想法,谁有这想法,谁就会倒霉。

这个时候,只能任由嘉靖按自己的想法去安排,夏言一党和阳明一脉都很识趣的保持了沉默。

嘉靖怎么想的呢?

他认为张璁已然故去,以张璁为首的“皇党”也已经分崩离析,而以夏言为首的“皇党”貌似已经发展壮大,甚至有点恃宠而骄了,这个时候,是该扶持一下阳明一脉,让他们有实力和夏言一党对抗了。

很快,邹守益的任命就下来了,调回京城,出任詹事府少詹事!

詹事府等于是太子东宫附属机构,一般在没太子的时候是不设专人去管理的,里面的官职也只是由一些朝臣兼着,只有太子出生了,才会任命詹事府管理人员,将詹事府职能慢慢健全。

这会儿詹事府并没有詹事,少詹事就等于是詹事府品级最高的官员了,嘉靖的意思很明显,这詹事府以后就交给邹守益来管理了。

紧接着,南京吏部尚书张邦奇又被调回京城,出任京城吏部尚书,内阁首辅李时年纪本就大了,根本无力兼顾内阁和吏部,卸掉吏部尚书之位倒是理所当然,而原本担任南京礼部左侍郎的湛若水则被擢升为南京吏部尚书,顶替了张邦奇的位置。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阳明一脉崛起的信号,两京吏部都掌控在手,要提拔自己人简直不要太简单。

这也是嘉靖对夏言一党的警告,嘉靖就是要让夏言明白,不要以为乡党遍布朝堂就能为所欲为了,他随便扶持一下,阳明一脉便能跟你夏言一党分庭抗礼。

很快,一项轰动朝堂的任命又出来了,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郧阳抚治张岳调回京城,擢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就等于是都察院下任主官的接班人了,很明显,嘉靖是想让张岳接替即将到到点的屠侨,掌管整个都察院。

这家伙,张岳可是自己的岳父,杨聪听到这个消息,心里着实又惊又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