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毕自严的谋划(2 / 2)

加入书签

“免礼,赐座。”对于这种忠心又有本事的老臣,朱由检还是非常尊重的。

“谢陛下,”毕自严被朱由检赐座,也毫无井阑,经历太多了,不是小恩小惠就能感动的。

朱由检默默的看着毕自严,想知道这位大佬来干嘛。

毕自严也没让朱由检久等,“陛下,如今建奴势大,山海镇虽有重兵,但不可不防,臣以为,当在永宁府与顺天府之间布置重兵,修建堡垒。”

朱由检听后微微皱眉“毕卿家也关心边防之事,朕心甚蔚。”

毕自严作为官场老油条,当然听出朱由检的意思,一个户部侍郎,关心得有点多了。

不过毕自严可不是那些白面书生,早就练就了一副牛皮脸,直接当朱由检是在夸他一般,依然继续道“为陛下分忧,乃臣之本分。”

“臣还听闻,大明海上海盗猖獗,与红夷多有往来,臣以为,当在天津卫建海防炮台,保京师安稳。”

听了毕自严的话,朱由检微微皱眉,不解的看着毕自严,这又是屯兵建堡,又是住建炮台的,毕自严闹得那一出啊。

“如今大明边关稳固,山海镇与关宁一带屯兵十数万,又有毛文龙镇守东江镇,边关无忧,毕卿家无需担忧。”开什么玩笑,建炮台不要钱啊,有这个钱,还不如拿来打造一支强的海军。

“钱”突然,朱由检似乎明白了什么,这个毕自严真会转弯子。

“各地建造堡垒炮台,不知耗费多少钱财,户部可能拿出来”朱由检可不准备继续动用内库的钱,这些可是他翻盘的资本,下定决心,无论毕自严说的如何天花乱坠,也不会再动内库的钱。

果然,毕自严继续装糊涂道“陛下,边关住兵十数万,又有东江镇远在海外,每日耗费钱粮不可估计,若新建堡垒炮台,大明赋税难以支撑。”

如同朱由检所料,毕自严还是硬生生的将话题扯到钱上边去了,这是在哭穷呢。

出乎意料的是,毕自严根本没有打算向朱由检要钱,可毕自严想要朱由检的命,“陛下,如今户部空虚,已无余钱,而边患愈演愈热,为了保边关无事,臣请增派辽饷”

“增派辽饷”朱由检听了此话,脸色铁青,这个毕自严原来打的这个注意,为了增加赋税,竟然将注意打到辽饷上去。

辽饷是万历年间开始增收的一个专项赋税,也是明末农民起义不断的罪魁祸首之一。

刚开始,辽饷的确解决了大明的财政危机,每年辽饷一项就收到数百万两税银,那个时候的辽饷税率还是非常低的。

可后来,从天启年开始,朝廷越来越缺钱,不断增派辽饷的同时,又增加了杂税、行盐等。

短短十年时间,大明百姓被辽饷闹得苦不堪言,被逼得走投无路,纷纷造反。

“你准备增派多少辽饷”朱由检声音越来越冷,这个毕自严,为了让大明户部充实,还真是绞尽脑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