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朝纲独断(2 / 2)

加入书签

朱由检厉声道“再开试科,选拔京师官员缺口。。。。。。”r/

r/

“此事有内阁首辅韩爌支持,六部、五寺、六科、各司参与,需五日内完成。。。。。。”r/

r/

“遵旨!”r/

r/

再开试科虽然出乎众人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六部尚书等大员都有试科选拔出来,更不别说这些小官小吏,开试科选拔也说得过去。r/

r/

看来皇帝要将试科推行到底,朝中大臣都是试科的得利者,他们当然知道试科的好处,也知道朱由检的打算,如此一来,京师官员,从上到下的任用就不是谁说了算,而是看自己的本事。r/

r/

这也最大限制的解决朋党问题,要想当官升职,已经不是谁一口能定的了。r/

r/

“陛下,试科题卷当由何人制定?”韩爌再次询问朱由检。r/

r/

选拔朝堂大员的试题是内阁和朱由检出的,但这些小吏选拔,不可能还要向选拔六部官员那样兴师动众。r/

r/

“内阁负责监察,各部各司三品以上官员出题,一切可参考朝堂试科,”朱由检淡然道“但小吏重在实干,有能者居之,所以八股策论当与民生民政相关,政科当与本职相关。。。。。。”r/

r/

朱由检似乎已经喜欢上朝纲独断,这次也没有询问众臣的意见,直接下令内阁支持各部各司官员试科选拔,同样的,百官似乎也习惯了朱由检的这种处事风格。r/

r/

而这一切,都落入武勋眼中,特别是几位进入内阁的国公眼中,这样的场景他们也是第一次看到。r/

r/

这种朝堂景象恐怕只有明太祖朱元璋和成太祖朱棣时期出现过吧,朱纯臣和徐希也是越看越惊心,如今的朝堂已经不是那种吵吵闹闹,皇帝以开口,无数言官引经据典来反驳的场景。r/

r/

朱由检也根本没有和百官商议的意思,他如此兴师动众选出来的官员,可不是找来给他添堵的,朝中百官是学识渊博,十个朱由检也比不上这些官员。r/

r/

可比眼光,朝堂所有文武加起来,也赶不上穿越而来的朱由检,朱由检虽然不敢保证他说的都对,但能保住大方向不会错。r/

r/

“传旨!”r/

r/

朱由检话音刚落,一旁伺候的王承恩急忙拿出一道早就准备好的圣旨开始宣读。r/

r/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内阁大臣乃朕之肱骨,百官之榜样。。。。。。特查,户部尚书范景文,工部尚书徐光启,兵部尚书孙承宗,刑部尚书路振飞,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右都御史施邦曜德才皆备。。。。。。特诏入内阁!”r/

r/

此道圣旨一下,再次惊呆了朝堂。r/

r/

六部尚书和左右都御史全部入内阁,也是开朝第一列,随后众人才反应过来,皇帝这是要再次削弱内阁大臣的权利,弱化内阁的位置,将大权集中在自己手中。r/

r/

但没人反对,因为没人不想入内阁,六部主官和左右御史也是如此。r/

r/

进入内阁,预示着进入大明的核心权利机构,几位大佬自己不会反对,下面的人更不敢得罪这些大佬,这道破列的圣旨就这样被百官接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